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全面复工
本报讯(记者 王正喜)5月16日,睢宁县晟德医疗机器人设备项目复工、正常建设。自此,全市所有在建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均已恢复正常建设,复工率达100%。这些重大产业项目的及时复工和加快建设,将为我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赢取更大的空间。市发改委(重大办)将运用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强化信息化管理,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工期追上来。
今年,《徐州市2022年重大产业项目清单》重点编排实施220个重大产业项目,年度预期投资1372亿元。这些项目对我市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其中,年度实施项目共编排项目200个,包括工业、服务业、都市产业、平台载体4类。今年的项目清单在项目数量精简优化的基础上,项目质量和产业层次实现了“双提升”,项目平均年度投资为6.7亿元,较去年增长1.1亿元、增加了1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94个,占工业项目63.1%、较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自4月12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实施分区分类精准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以来,市发改委(重大办)第一时间制定差异化开复工举措、明确区域化项目工作目标、构建体系化项目保障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影响,统筹推进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有序建设,并对项目开复工情况实行日调度、日通报,及时会办交办项目复工过程遇到“原辅材料及设备运输困难、用工不足”等困难问题,有力有序推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早复工、快建设。
在先导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项目建设现场,这里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措施,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做好门岗值班值守,所有工人分餐就食。项目负责人介绍,先导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项目由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1亿元,占地300亩,其中,一期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年产各类半导体镀膜设备300台套。在积极落实防疫措施的同时,目前项目建设也在加紧推进中,预计7月份启动洁净厂房装修,11月份竣工投产。
在徐州智畅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100余名工人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加紧生产,力争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确保订单如期交货。徐州智畅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的研发及产业化落地,核心团队拥有机器人智能化核心技术及多项智能制造专利技术。目前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军工、高铁、酿酒、非标自动化领域等。
中能硅业10万吨颗粒硅项目首期5.4万吨颗粒硅项目已实现有效产能3万吨,预计今年可释放全部产能。与此同时,二期4.6万吨颗粒硅项目正按节奏加紧跟上,流化床反应器等一批重点设备已陆续运抵车间进行安装。
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一期项目首期工程主体结构已封顶,一座现代化的医健产业“新地标”初现身姿。总投资51亿元的江苏先导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高端设备生产研发项目,一期工程今年1月份动工,6月底主体工程可全面封顶,预计10月底可正式投产,将填补国内半导体设备在中高端领域空白。
市工信局也在紧盯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板块,防止出现异常波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紧盯企业产能利用率、产成品库存、市场订单等情况,分析研判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帮助企业稳产、满产;紧盯产业发展趋势变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产业链短板弱项等情况,着力延链补链壮链,聚力打造10大优势产业链条;紧盯各县(市)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净增规上企业数等指标完成情况,推动各地补短补缺补软,抢抓二季度施工黄金期,推动在建项目多投快建、达产达效,夯实全市工业稳定增长基础。
针对本轮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最新惠企政策,近日推出了“徐政办69条”助企纾困的政策措施清单。聚焦当下企业困难与诉求,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提出一系列更具“含金量”的帮扶政策。减负担、增信贷,助力企业爬坡过坎;加快增值税留抵退税进度,让资金尽早落到市场主体账上;尽快疏通堵点卡点,让产业链高效运转起来;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解决现实难题。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有力有效,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