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如何迸发大能量?
|
||
|
本报记者 季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各企业也主动出击寻求出路。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凭借自身掌握的核心技术优势,不但自身的运行情况很好,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走出一条逆袭突围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我市两家“专精特新”企业,探寻他们在疫情冲击之下,依旧行稳致远的密码和路径。
做强核心产品 新技术研发锚定未来
华恒机器人:产值客户稳定
诺大的车间里,红蓝黄各色机器人系统间,更多的是不停调整、测试机器人精准度的技术员们,他们目光专注,全情投入,一个个参数比对,直至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接着,会有专人将这些刚调试好的机器人系统,拆卸、打包,联系发运。
“这是一个起重机上下支座圈板焊接机器人工作站,是我们给张家港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定制的,蓝色是该工厂定制色,黄色是机器人手臂本体色。这是我们给山东柳工叉车有限公司定制的叉车系统生产线,已试机完毕,打好了包,就等发运。”
……
5月16日,徐州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内,执行董事、总经理王新生对车间的各色机器人了如指掌,言谈间,信心满满。
“今年前4月,我们的订单收入近6000万元,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疫情对我们的发货、销售、售后产生了一定不便,但对全年的发展目标没有太大影响。”王新生告诉记者,2020年,华恒机器人实现产值约2.4亿元,和上一年基本持平;2021年3.75亿元,今年预计依旧可站稳3亿元大关,这几年,华恒的发展稳中有进。
究其背后的自信,王新生说,徐州华恒机器人2008年成立,十多年来,华恒始终专心做一家“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将焊接机器人系统作为核心产品,专注创新研发,不断做强。目前,华恒机器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拥有授权专利119件。先后承担机器人自动化领域国家、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0项,平均每年销售收入的6%投入研发。
另一方面,华恒机器人专注标杆客户的培育,也为其在业内赢得了良好口碑,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之一。目前,华恒机器人的标杆客户包括三一重工、徐工集团、三菱电梯、山东柳工叉车、杭叉集团、芜湖中集瑞江汽车等。
瞄准国家“机器代人”战略,华恒机器人正不断拓展焊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新研发的激光焊接、防浪板焊接系统,研发成功后,可应用于罐体产品、异形件及5毫米薄板件焊接,有望在医药、食品等更多产业实现更大范围的“智能工厂”。
专注环保智能 研发力量占据半边天
瑞马智能:产值逐年稳增
5月14日,山东九鑫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热镀锌产线一次点火成功。
4月2日, 云南景邦铁塔制造有限公司灯杆专用热镀锌生产线项目安装调试完毕。
2月26日,黑龙江建龙阿钢集团智能化热镀锌产线成功点火。
2月15日,湖南杭德通讯有限公司自动化热镀锌生产线一次点火成功。
……
在徐州瑞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史先峰的朋友圈里,总是充满着一条条“火热”消息。
徐州瑞马智能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新生企业,这家徐州智能制造的新鲜血液的发展可谓一路高歌:短短几年来,瑞马智能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示范智能车间、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型环保数字化热镀锌生产线被认定为省2020年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目前,企业累计拥有各类专利117项,软件著作权32项 ;2020年实现产值2.8亿 元,2021年4.9亿元, 今年前4月,已完成产值2.5亿元。
今年,在抖音直播间,瑞马智能总工程师陈雷、营销总经理鲁培根等轮番开讲,和客户及同行业间共同探讨镀锌行业的市场调研及开发方法、废酸处置、停线停产保养等,分享经验,扩大行业话语权。
连麦能当主播、说专业头头是道,瑞马智能有一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
作为一家致力于热镀锌全产线智能制造的企业,瑞马智能坚持为行业打造“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无忧化”的热镀锌工厂,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中,有化工、热工、结构、机械、自动化、信息化、视觉识别、环境工程等8大专业方向的研发技术工程师100余名;同时拥有包括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团队和同济大学硕士团队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和完善的科研实验设施设备。可以说,研发人员占据了半边天。
“我们根据用户需求,为每一家企业定制热镀锌智能制造工厂,各类机器的生产是一部分,产线的系统集成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员。”陈雷说,瑞马智能是一家装备制造企业,更是一家信息化技术企业,可以说,具备传统优势的制造能力是瑞马智能的发展之基,不断融合创新的信息技术能力则是瑞马智能迅速在业内站稳脚跟的强大动力。
壮大一批 培育一批 储备一批
徐州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细分市场占有率高、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其主导产品能起到“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重要作用。
根据徐州市工信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市共获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含制造业单项冠军)89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为助力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一步成长,今年4月,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为全市每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1名服务专员。服务专员将主动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投融资推介、市场供求等信息,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各类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协助做好政企对接、企业上市、技术攻关、专家帮扶等工作,为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精准服务。
为加快培育一批新的“专精特新”企业,我市出台了《徐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力争到2024年,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0家,新增境内外“专精特新”上市企业10家,有力提升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实力。
同时,我市还储备了200多家具有“拳头产品”“冠军潜力”的高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壮大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队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