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出运得出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李晨
4月2日上午8时,铜山区房村镇16名90后党员志愿者来到宫品果品专业合作社,为这里的40亩大棚梨树进行人工授粉,解了合作社人手不足的燃眉之急。
房村镇有各种梨树1万亩。每年3月下旬,梨花开满枝头,白色花海成为人们踏春游玩的好去处,同时也是提高果实品质进行人工授粉的最好时机。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人工授粉所需的人员也无法到来。梨花花期大约一周左右,授粉时间集中,必须要在两三天内完成人工授粉,才不会影响到梨树的结果。错过了,这一年就没收成了。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张守君心急如焚,在朋友圈发了个求助信息。房村镇组织委员潘慧看到后,立即发出了招募志愿者帮助果农进行人工授粉的消息,不到半小时,就有16名90后党员志愿者报名参加。
在张守君的指导下,志愿者们很快掌握了授粉技巧,点花手法逐渐熟练。至当天下午3时,40亩梨树的授粉工作全部结束。
一年之计在于春。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农时也耽误不起。为保障农产品生产、销售、运输各环节畅通无阻,铜山区制定并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外供运输疫情防控“三分四定五落实”管控措施。
在铜山区新区街道榆庄村的草莓临时收购点,近几天,周边2万余亩、近10万斤草莓通过这里销售出去。临时收购点发起人、榆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宋子明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什么是“三分四定五落实”。“三分”为分阶段、分区域、分责任,草莓销售点统一在村外设立,按实时防疫要求检查收购车辆和人员,引导车辆按照划定的区域范围停放;同时,志愿者对驶入车辆登记造册,明确司机防疫责任。“四定”是定车辆、定驾乘、定工人、定路线。进入草莓交易市场的车辆和驾乘人员相对固定,驾驶室定时通风消毒;草莓装运人员和市场工作人员每日上岗前测温、岗位相对固定。同时,草莓交易市场的工作人员提前联系车辆驾乘人员,制订详细的出行安排。“五落实”则为落实报备、落实消毒、落实防疫措施、落实居车办公、落实车辆驶离。3月30日0点起,所有徐州市外来车辆需在抵达草莓交易市场前1天报备,并办理接收证明或货运车辆通行证明;在村外对车辆进行全方位消杀,主副驾驶车门张贴封条;交易现场志愿者和买家通过视频验货、微信转账,装卸完毕后快速驶离,实现全程闭环接驳作业。
“现在草莓销售价格相对稳定,每天交易额在50万元以上,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宋子明欣慰地说。
在位于铜山区西北部的蔬菜种植基地黄集镇,每天约有1000吨蔬菜外运销售,镇里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一方面把43个蔬菜收购点压缩到23个,蔬菜产区仅设置两个货运车辆出入口;另一方面,严格落实管控措施,进村拉货司机需要提前将货车信息、“两码”一证明推送到对接微信群里。车辆进入卡口时,查验工作人员在车辆驾驶室两侧贴上封条,向司机发放疫情防控提醒单,非必要不得下车。
“我们严格落实卡点包挂制度,由镇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包挂,督促监督卡点村干部落实查验和贴封条措施,巡查各收菜点主体责任落实和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在抓好防护工作的同时,也保障当地蔬菜销售平稳。”黄集镇副镇长王胜说。
铜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建中介绍,该区现有在田蔬菜11.84万亩,进入采收期约5万亩,每天可供应市场2500—3000吨;在栏蛋鸡271万只,每天可供应鸡蛋140余吨,出栏肉鸡2.4万只、蛋鸡0.84万只、肉鸭3.8万只、鹅1.08万只、生猪2000头,目前市场供应总量充足。“我们做到市、区协同,积极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出、运得出,既保障农产品顺畅供应,同时也让广大农户的种植收益不受较大影响。”刘建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