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涉农社区如何振兴?都市农民如何致富?

2022-03-0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03-0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吴悠

全年29个涉农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完成1.75亿元,村均603万元;大力实施“三化”工程,赵店、刘桥等6个涉农社区栽种苗木5.3万株,绿化面积500亩;积极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种殖基地总占地面积2600亩,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

过去的一年,云龙区“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狠抓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增收,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特色产业 促进农村美农民富

“这里的草莓个头大、味道甜,假期带孩子来采摘,还能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趣!”在位于云龙区孙店社区的闫河果蔬生态园草莓棚内,市民周杰正带着孩子,一边采摘和品尝香甜的草莓,一边拿出手机记录欢乐时刻。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着寄情山水、体验农趣的田园生活。近年来,拥有广袤城郊地带的云龙区把握机遇,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村美、农民富协调发展。

2020年4月,在云龙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及云龙区农水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孙店社区加大产业调整,转型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流转农民土地300余亩,建设了闫河果蔬生态园。

“韭薹和羊肚菌的每亩收入能有2万元,每个草莓大棚少说也得3万元!”孙店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桂德是个“老农人”,他向记者细数着这两年生态园带来的收益,笑得合不拢嘴,“建园当年就实现经济收入70多万元,目前累计提供劳动就业岗位40多个,实现居民就业500多人次。”

如今,除了闫河果蔬生态园外,云龙区以众联农业基地、稻蛙养殖基地等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总占地面积2600亩,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此外,段山金鱼、六堡西瓜、姜楼冬桃等特色田园品牌也已成为云龙区农业增产、农民增力的新引擎。

“三化”工程 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好消息传来:大龙湖以98.1的高分通过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江苏省河长办、江苏省水利厅组成的联合工作组验收,成为了江苏省首个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及省级幸福河湖。

缥碧清幽的碧水、林木葱郁的园林、绿色盈溢的产业、活力四射的城乡……近年来,云龙区坚持城市和乡村并重,持续抓好绿化、美化、文化“三化”工程,使“绿色”成为云龙醒目的底色。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云龙区大力实施乡村补绿工程,在涉农社区河道两侧、道路沿线、村庄庭院等区域,植绿补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去年共栽种苗木5.3万株,绿化面积500亩。

同时,通过“一事一议”,新建村级道路2.5万平方米;投入950万元,做好河道疏浚工作;新改建村民广场2处,面积2100平方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努力实现“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

为了持续增强涉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云龙区还突出以文化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开展局社联手办实事和结对帮扶行动,在去年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66个,进一步补齐了涉农社区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惠农补贴185万元,兑付率100%,打造村美人和、环境整洁的美丽乡村。

实干笃行 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过去的一年,云龙区上下紧紧围绕“1356”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最突出的变化是集体经济实力更强了,最明显的变化是人居环境更美了,最重要的变化是民生福祉更多了,最关键的变化是基层活力更足了。

去年全区29个涉农社区集体资产总额达到28.29亿元,年均增幅7%;集体经营总收入达到1.75亿元,年均增幅16.3%,村均603万元,增幅12.8%,增幅增量均居主城区第一。

过去的成绩虽然喜人,但乡村振兴依然任重道远,云龙区日前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暨共同富裕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在新征程上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新的一年,云龙区将聚焦“稳中求进”壮大经济基础,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聚焦“三生融合”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形象品质;聚焦“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聚焦“安定有序”加强基层治理,构建乡村振兴善治体系。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云龙区全区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弘扬新时代云龙精神,鼓足干劲、担当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