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联动共建聚合力,让红色教育浸润童心
本报记者 吴过 实习记者 吴益娴
“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把革命先辈的精神传承延续下去……”在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组织的“国防教育进课堂”活动中,老师们正在为少先队员介绍国防知识,把爱国主义情怀、民族情感融入到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中。
武备之要务,当以强心为先,开展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是增强青少年学生国防观念、培塑民族精神的基础工程。近日,徐州市教育局网站发布公示,拟向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军区政治工作局,推荐7所学校参加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省级评审,另有4所学校通过复核。江苏徐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专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国防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以此不断筑牢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在强国强军征程上留下铿锵足音。
履职尽责
深化改革聚“才气”
强大的国防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推进国防教育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事业。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同学们看看地图上,日月潭在哪个方位呢?”在《日月潭》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徐州市求是小学的老师用地图引入,让学生找出台湾在祖国版图的位置,并播放日月潭视频,为渗透国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仅如此,徐州市求是小学还开发了一系列有感染力“换位体悟”式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把国防教育常态化、课程化,让学生初步掌握军事技能,通过特色的体验式国防教育活动,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梦。
为深化学校国防教育改革,提高青少年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徐州市求是小学统一由校党支部书记分管国防教育工作,由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主抓落实,制定了国防教育例会制度,筹划部署国防教育课程内容,由专人负责,专业团队研发,使学校的国防教育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除了徐州市求是小学之外,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近几年则对现有的国防教育工作再次梳理规划,以“强健意志体魄、加强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培育爱国少年”为国防教育总体目标,形成以党支部书记、校长挂帅统筹,副校长及德育处主抓指导,密切结合学校共青团及少先队工作,全体中层干部及学科教研组长、班主任贯彻执行的工作体系,制定整体工作规划,健全国防教育网络。日常教学中,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引导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知识,不定期开展国防教育主题班队会,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开设校园定向运动、武术、防身格斗等国防类学生社团,学期末还对社团学员发放结业证书,评选优秀学员。
创新方式
合力联动添“豪气”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每个公民的生存发展。
在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常走进驻地军事院校、王杰部队、空军机场、淮海战役烈士陵园等国防教育基地,跟随战士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练队列、认武器、学军体拳,不仅满足了学生们对军事知识的渴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军事技能,在国防教育的春风中,真正结下“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深厚情谊。
每学年,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还会举行校外辅导员受聘仪式,师资队伍由中队辅导员和共建部队官兵组成。优秀官兵组成的中队辅导员队伍成为了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他们担任国防教育特聘讲师,组织并指导少先队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协调部队国防教育资源和学校国防教育资源的整合,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徐州市求是小学的学生们则在官兵的带领下,练习坐姿、走姿、跑步、叠被……开展“我是一个小小兵”换位体悟活动,体验做一日小小兵。学校还组织优秀教师团队参与自主研发“国防教育”校本教材,聘请驻徐某军领导参与编写,广泛向专家学者征求意见。教材通过审核之后每周一节进行教学,由专人任教,同时有校领导参与听课;课后再进行研讨,并利用延时服务实践,设立了不同年级的国防特色兴趣课程。
树立导向
增强感染凝“骨气”
“正是革命前辈们的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组织学生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开展“祭先烈,忆党史,铭党恩”活动,教育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既是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优良传统的一种发扬延续。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通过国防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引导同学们在心中点燃了“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的信念火种,加深了对军队和党史的认识也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坚持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其间有唱国歌、“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通过这些点滴行动,培养学生们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真情实感。良好的环境可以熏陶人、教育人,促使学员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通过军事校园文化构建,使身处其中的少先队员们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地增强了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树立爱国情感和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了“学军事、爱国防”的坚定信念。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