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企有所呼,我有所应”

2022-03-0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2-03-0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李宁 刘作霖 通讯员 冯威

“春节假期里,李集镇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帮助我们招工50多人,保障企业顺利投产。”李集镇帕爱丝电子技术(徐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健说。

睢宁县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紧盯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做好各项服务保障,主动帮办代办企业复工复产所需事项,确保企业复工复产“一路绿灯”。

据了解,春节假期,李集镇政府牵头连续三天举行招聘会,帮助辖区23家企业招工,签订648个就业意向合同,辖区各村同步为企业送工总人数达315人,有力保障了李集镇企业节后复工复产。

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睢宁县凌城镇工业园区的高标准厂房建设现场。

为保障招商引资项目顺利入驻园区,150名工人加班加点赶进度。“这个高标准厂房6号楼要上两条生产线,要求在3月5日前交付使用,我们春节都没放假。”该镇经济发展办公室项目现场负责人王亚东说。

“节后复工,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组织相关部门给我们全体员工做了一次全面体检,让我们可以放心复工复产,今天又来到企业,给我们介绍最新的融资政策,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江苏高格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魏霄鸿对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位于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预计4月份开始联调联试。该项目是徐州市和睢宁县重大产业项目。项目一期投资11.25亿元,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一期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年产4亿安时动力锂离子电池,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纳税1亿元。

项目建设过程中,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每天都有专人在项目现场协调处理事项,为项目建设提供支持。“每天,专员都会来到现场,和我们一起工作,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立刻帮助我们现场协调,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项目技术副总工张跃彪说。

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鹏说,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五种风气”,提效能,转作风,突出“首战即决战,开局即攻坚,起步即冲刺”发展速度,全力决战“491540”目标,紧扣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实施“基金+”“股权+”深化产业链集群发展,推动上中下游产业优化配置,打造航空经济新高地,力争突破半导体设备生产招商引资“1号工程”。擦亮“速来办”营商环境平台,实行企业全流程代办员制度,最多找一人,一人办所有,让“快速办”成为一种习惯,真正让企业家感受到服务温度,打造当地投资的企业从工业投资的VIP客户成为全域范围医疗、教育、人才、金融等板块的全覆盖VIP客户。

节后上班以来,睢宁县全科“代办员”火力全开,走访、联系企业280余次,收集7个企业诉求全部帮助解决,为企业提供注册、备案、执法咨询等各类帮办代办服务170余次。

“企有所呼,我有所应,近期我们将开展‘行业协会+企业服务’‘金融+企业服务’等系列活动助企发展,精准服务,做到政策按需分类,精准推送,现场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将诉求协调会开到企业一线。”睢宁县行政审批局局长袁浩表示,将全力做好惠企、便企、兴企服务,纵深推进“最多找一人”集成改革,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专属服务,当好企业诉求的“服务员”、执法检查的“监督员”、惠企政策的“宣传员”,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