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让老百姓感受到 “乡村振兴就在身边”

2022-03-0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2-03-0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2月25日,我市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知重奋进、履职尽责,全面提高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水平。(2月26日《徐州日报》)

乡村振兴为百姓而兴,乡村建设为百姓而建。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要有效提高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水平,就要以百姓所想而想,解百姓所愁,通过“拉满弓”的工作、“绷紧弦”的干劲、“享得到”的结果,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就在身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老百姓不仅普遍关注,也最能享到乡村振兴的“直接福利”。要让百姓“愿”就业,通过健全完善政策、服务保障等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工作,方便百姓就业,尤其对容易返贫的农户和百姓,要用足政策、予以支持,创造条件帮其就业;要让百姓“能”就业,紧跟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结合企业用工的“信息库”,发挥职业学校、培训中心和农广校的主阵地,多办一些政府主导、有针对性的富民增收技能培训班,让更多的百姓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要让百姓“好”就业,党委政府要注重为百姓搭建好匹配度高、适应性强的就业平台,发展好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多渠道、多层次、多区域地开发一些就业岗位,为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便利。

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乡村振兴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单纯依赖政府的资金投入去落实、机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去实施、组织选派的党员干部去干事等现象,一些人成了袖手旁观的“看客”、等靠要盼的“坐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善于在走好群众路线中推进乡村振兴,不仅做给百姓看,还要带着百姓干,真正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不管是党委政府规划的乡村振兴蓝图,还是党员干部落实的富民强农工作,要多倾听百姓的声音,多尊重百姓的意愿,多顺应百姓的期盼,多解决百姓的困难,让党委政府的决策与老百姓的期盼无缝对接、精准融合,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意识、自主意识、奋斗意识,增强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以更宽的路子、更多的智慧、更大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兴村。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让老百姓感到乡村振兴就在身边,不仅要善用百姓身边的乡土人才,还要让乡土人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百姓成为致富能手。各有关部门和党员干部要善于整合精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经营的“新农人”“农创客”等乡土人才的力量和资源,引导他们做好授技术的“传送带”、育人才的“智囊团”、带团队的“动力机”,让更多的百姓学技能、钻技能、精技能,并通过领办或创办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实体,发展一些农业特色产业等,吸纳更多的群众成为“技能强、干得好、能帮带”的实用人才,共同绘制出一张张“百姓富民风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