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三字经” 厚植乡村振兴“人才土壤”
2月25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培养乡村产业人才、特色乡土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已将乡土人才纳入全省人才工作总体布局。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2019年,江苏又在全国创新设立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截至2021年10月,全省已累计评审产生4批852名“教授级”乡土人才。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就是要继续念好“三字经”,奋笔书写人兴业旺的乡村振兴“江苏答卷”。
念好“引”字经,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充实乡村治理人才,还要加强乡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既需要培养农村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要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破题乡村人才短板,既要“眼睛向外”拓宽渠道,也要“不拘一格”灵活引才。通过创新渠道引才,鼓励企业家、规划师等投资兴业,吸引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持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方式,引导各类人才建功“三农”。
念好“育”字经,催生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如今,互联网技术不断向“三农”领域延伸,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做好全方位引才的同时,更要拓宽途径育才。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在职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行动,加强农村“两后生”技能培训,定期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培才育才,在一系列暖心政策的激励下,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蝶变成“乡土教授”,进一步增强乡村人才的“雁阵效应”。
念好“留”字经,厚植乡村振兴“人才土壤”。引得凤凰来,更要让凤凰留得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用才留才是关键,只有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培养留得住、扎下根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加大政策扶持,通过创新人才在农村居住、就业、创业等灵活多样方式,开辟乡村创业创新注册登记、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健全农业农村科研立项、成果评价、成果转化等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人才聚则事业兴。全省各地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让更多人才“引得来”、“育得出”、“留得住”,培养造就一支江苏特色的高质量、接地气的乡土人才队伍,为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徐魏)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