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吹响文化“集结号”,全力推动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22-02-16  来源:  编辑:孟祥
2022-02-16  

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构筑文化高地,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江苏将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三强三高”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新跃升,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规划》为我省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规划》全文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江苏文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省所有设区市和60%以上县(市)要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每个设区市至少创成1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将让我省各地区的发展体系更为丰富。以往,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往往是显性的GDP,是不断兴起的高楼大厦。而在未来,各地区需要在经济体量之外,建立同样匹配的文化能量,要让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成为地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在“十四五”文化强省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区更是要提升紧迫感、使命感,对标先进、学习先进,打造文化标杆、建设文化改革示范区,努力承载起文化担当,为构建“全民参与、人人得享”的文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规划》为我省文艺创作设定了清晰目标。“十四五”期间,我省要创作出版有全国影响的文学作品10部、推出原创舞台精品剧目25部以上、精品主题出版物50种以上,出品有较大影响的电影50部和优秀电视剧、纪录片等100部以上。应该说,这样的目标,是充分结合江苏文艺创作的雄厚实力与深厚底蕴而做出的。文艺作品凭借其强烈的感染性,成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只有创作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够体现辉煌历史、伟大民族精神、鲜明时代特征的文艺作品,融我省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和于无声处响惊雷的艺术之美于一体, 方能推动文化事业再攀高峰,助力文化精神深入人心。《规划》无异于吹响了一次全省文艺创作的“集结号”,对全省文艺界而言亦是深切的感召、空前的动力和难得的机遇。

《规划》为我省文化产业作出了科学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时期,江苏文化工作将重点围绕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创作生产等10个方面展开,将培育20家百亿级、200家十亿级文化企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突破10000家。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全面构筑文化产业新高地,确保文化产业“两个效益”双丰收,这就要求在文化产业规划与发展上强化统筹,充分运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为广大文化产业从业者创造更广阔的舞台,激励各类文化创意的涌现,刺激文化消费,扩大内需,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持续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全力打造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文化地位和文化形象,将江苏建设成人文底蕴日益厚实、公共文化服务成熟完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再上台阶、文化影响力全面展现的改革高地,这是全体文化产业从业者承担的时代重任,更是我省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前进力量、实现新跨越、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张瑞)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