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完善相关政策 保障劳动权益

2022-02-1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薛鹏
2022-02-1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董晓

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的新职业,近年来,“货车司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群体的数量在不断扩大,新就业形态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身处网络的便利时代,一部手机,一款APP就可以让我们享受实体的便利。然而,尽管新业态模式发展迅速,其相应的劳动群体的权益保障却成为难点,不少“网约工”游离于社会保障网之外。

新业态、新用工方式之下,如何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本权益有保障、职业发展有奔头,成为新命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不断扩大

2月14日是学生开学的第一天,匆忙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后,李金凤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您有一笔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打开手机,点击接单,骑上电车便朝着订单上的店铺驶去。“从取餐到送达,都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不能耽误。”李金凤是一名外卖骑手,去年年初开始从事线上外卖配送的工作。

“做这份工作,我能照顾好两个孩子。”李金凤表示,外卖骑手的工作入行门槛不高,工作时间自由,且收入也比较稳定,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平均一天能接30单左右,一个月下来也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李金凤在平台注册的身份是“兼职”,“相对于全职的外卖配送员,收入不算高,但每天既能接送孩子,又能赚钱,我很知足。”

送外卖、跑腿代购……李金凤说有很多的骑手小哥都“身兼多职”,在几个平台间挑着干,“做骑手就是多劳多得,接的单子多,一天也能挣个二三百元。”

李金凤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的一分子,当下,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取得就业机会,包括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与在工厂、车间上班相比,这一行确实自由,而且工资也不低。”采访中,李金凤也表示,“就是自己要承担的东西更多了,没人给交社保,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灵活就业面临诸多挑战

李金凤的尴尬处境正是一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现状。从“公司+员工”到“平台+个人”,不少“网约工”面临着无劳动合同、无劳动保障、无社会保险的窘境。

以李金凤为例,她仅和平台之间有着合作协议,除去每月固定送单所得的报酬,没有“五险一金”。“每个月平台会从我们工资里扣除100多元买一份意外险,算是以防万一吧。”李金凤说,虽然他们每天穿着平台统一的工作服,但和平台并不是“雇佣”关系,算是“合作”关系。

34岁的张成刚之前在一家售卖卫浴用品的店铺做安装工人,去年腰部受伤后,不能从事高强度搬运安装工作的他便在某平台注册,成了一名网约货车司机。“虽然收入和之前差不多,但是没有社保,车辆保险也要自己承担。”张成刚说,他加入该平台时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是填写了车辆和个人的一些身份信息。“没有专门的业务培训和相应权益,也没节假日,在系统登录就是上班,下线就是下班。”

权责关系含糊不清、没有社保、缺乏申诉渠道,面对处罚只能被动接受、没有合同层面的法律关系,发生劳动纠纷和工伤无处维权……在劳动关系的变化过程中,新业态下的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问题越来越突出。

■完善相关政策 保障劳动权益

在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平台运营公司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更加复杂,这也使得大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面临更多挑战。

可喜的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这种生存状态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1月13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发力。《意见》提出,企业在招用新业态劳动者时,应当将双方拟建立的法律关系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并作出明确说明,并支持企业依托江苏省人社一体化公共电子劳动合同服务平台在线签订电子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

此外,行业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1月21日,鼓楼区总工会举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启动仪式暨徐州三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美团骑手)工会成立大会。

作为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会组织,徐州市总工会全力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让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4个群体为重点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一个温暖的“家”。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立工会72个,覆盖单位1273家,发展会员2.54万人。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建会工作最有成效的一面。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认真落实全总《关于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相关要求,实施专项行动,努力扩大新就业形态群体建会入会覆盖面创新服务方式和保障举措,以贴心的服务拉近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