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丨在元宵节里看见文化自信
元宵佳节,祖国各地流光溢彩、张灯结彩,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人们在元宵节欢聚一堂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让春节尾声大放异彩、璀璨夺目。
元宵节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人民群众在元宵节里看见了强大的文化自信。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让元宵节夜晚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充满了家乡味。
在元宵节里看见文化自信,群众参与更“叫好”。不少地区在元宵节当天举办民俗文艺汇演,极具国风特色的节目轮番登场,长衫青衣在舞台上尽展风采。充满民俗味道的文艺汇演不仅赢得中老年朋友的民心,还以传统文化凝聚起年轻人的力量。不少年轻人把微信“朋友圈”聚焦到传统节目中,让崇拜“洋文化”的年轻人思维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
在元宵节里看见文化自信,传统习俗更“放光”。今年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偶遇,西方国家的浪漫与中国红的浓烈氛围交织一起,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广场游园,三五成群的人们打着灯笼、猜着灯谜,更加衬托出中国年味的浓烈,过去,每年一到西方情人节,不少情侣扎推领证,相比之下,去年七夕节扎堆领证的人比较多,不得说,中国青年更在乎中国的节日了。
在元宵节里看见文化自信,节日亲情更“走心”。天上一轮圆月,人间处处花灯,节日里的中国大地处处暖意融融,人民欢歌笑语。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赏月、观灯、猜灯谜、吃汤圆,形成了互动,拉近了距离。在满足味蕾、听觉、视觉的同时,元宵节更多地传递出中华传统节日的喜悦与团圆温情,成为走心的一个佳节。作为春节的延伸,元宵节也为中国百姓绘制出一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民族风情画卷。
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随着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步伐越发铿锵,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关注和了解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浪漫与民俗“撞个满怀”,也让现代与传统融合更深。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这代人有义务保护好传统文化,更要肩负起传承民俗文化节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这种精神。(袁增德)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