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努力,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暴力

2022-01-30  来源:  编辑:崔东宁
2022-01-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近日,中央网信办针对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大力净化网络生态,努力为广大网民尤其是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喜庆、祥和的春节网络环境。

寻亲少年刘学州自杀身亡的悲剧让我们悲愤痛心,谁该为他的离世负责,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话题。抛却其他因素,颠倒黑白的网络暴力无疑是导致他走向极端的催化剂。网络暴力如洪水猛兽,更似一场人云亦云的狂欢盛宴裹挟思考惰性的大众,深陷其中。一个个躲在电脑屏幕背后的“键盘侠”得知自己轻轻巧巧敲下的文字变成利刃成功围剿一个十五岁少年时,是否会有一丝良心不安和愧疚?正常社会生活中成年人对网络暴力的抵抗都力不从心,未成年人更是无法面对。这个十五岁少年不是第一个网络暴力受害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这个悲剧应该成为我们反对网络暴力的里程碑,尤其是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暴力的里程碑。

此前,国家已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态环境做出规范,通过多种手段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暴力。为了保护儿童个人信息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已于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2020年8月,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开展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专门新增了“网络保护”规定,明确提出“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要求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

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暴力,仅靠国家层面的治理措施,无法将保护完全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必须发动人民,依靠人民,铸就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合力的“防护罩”。全社会应当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互联网平台应主动承担起净化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暴力的社会责任。学校要切实履行立德树人职责,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引导规范未成年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为文明上网保驾护航。家庭中父母则必须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以身作则,肩负起引导未成年子女树立正确三观的责任担当,以家庭为中枢摒弃网络暴力,形成良好家风,传承网络文明。

在互联网环境下,未成年人虽然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其作为网络信息主体的地位不能忽视。为了保护其免受伤害强制隔离于网络信息之外不现实,对其在网络中的行为肆意放任同样不可取。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暴力,要提升未成年人的底层思维能力、思辨能力,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做乌合之众。要切实提高未成年人信息素养,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手机、电脑,合理运用互联网探索未知世界。丰富生活体验,充盈精神世界,防止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虚拟世界,防止未成年人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加强交流沟通,关注未成年人在网络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未雨绸缪屏蔽掉潜在的网络暴力伤害。

一起努力,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暴力,我们一起向未来!(王晓露)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