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黄土垣村树 十年问暖烟火情
1月26日至27日,黄土高原,在连绵数日的冬雪装扮下,别有一番意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自2013年以来,第十次在春节前夕走进基层看望慰问干部群众,给乡亲们拜年。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总书记的“农村情结”一如既往,他的关心关怀直抵人心。
今时万里行程路,心系群众“菜盘子”。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比喻道,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回望自己的“万里行程”,总书记指出,“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此次走基层,在师红兵家中,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家一起做年馍,娴熟的动作,不禁让人回想他每一次基层慰问时,翻着锅盖、包着饺子、拉着家常时的亲切笑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说的那句话,“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这十年来,总书记始终把“以百姓之心为心”牢记在心。
威风锣鼓迎旧识,与民同庆“小乐园”。回顾习近平总书记这十年来春节前夕的考察足迹,“灾后重建”是他牵挂于心的大事。在冯南垣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我今天到山西来,主要是关心去年那个灾情......看一看,心里有点底,一定要把这个年过好......”习近平总书记还始终关注着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在段庄村,看到群众以发展富民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一项重要举措,他表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人民群众是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最终评判者,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踏雪留印平遥城,敬畏书写“新生活”。在此次走基层中,“三个敬畏”又一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2021年12月,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谈到“三个敬畏”: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只有深刻领悟“三个敬畏”,才能站稳人民立场。敬畏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敬畏历史,本质上就是敬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敬畏文化,才能更好增强文化自信。“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自信,说到底是对一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信,是对一个民族生命力的高度自信。敬畏生态,与自然共生共荣,才能更好实现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人人都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2022年新春将至,让我们带着总书记的关怀和祝福向虎年出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新篇赴新春,一起向未来!(仝艳艳)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