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工科生的田园梦与满园果飘香

2022-01-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2-01-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文/徐报融媒记者 蒋新会 图/徐报融媒记者 白雪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只有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让乡村振兴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毕业于某著名高校的计算机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后在南京打拼多年,却始终无法割舍对乡村的向往、对土地的依恋,毅然放弃在城市的工作,回到乡间种植葡萄、火龙果、草莓等,成为一位新型职业农民。他自己创业的同时,还为周边生活困难的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和岗位,带领大家把小康路走得更加坚实。他叫刘卫春,今年47岁。

2021年12月27日,苏中大地清冷中蕴含着勃勃生机,徐州日报“寻找乡村振兴带头人”徐州周边行采访组一行在位于盱眙县穆店镇的龙诚田园中见到了刘卫春,他正在果园中指导工人们给葡萄藤剪枝。工人背着电动剪刀进行机械化操作,修剪过后的葡萄树排列整整齐齐,间距、行距、枝条的疏密都像是经过精确测量一般,给人一种震撼的美。虽然是冬季,走在葡萄园内,仍然让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葡萄丰收的情景。

说起回到乡村当农民,个头不高、朴实无华的刘卫春告诉记者,二十多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在南京找到一份互联网行业的工作,大城市的生活繁华多彩,却也有着许多无奈,每天忙碌的工作状态,让他特别向往花香鸟鸣、小桥流水的田园乡间生活,回到乡村的念头一直萦绕在心间。

2014年,有了些积蓄的刘卫春,在江苏省盱眙县租了两间农房,规划建设了500亩的果园,渐渐地,他发现在乡间的生活舒适自在,一同创业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个果园。2018年,果园又吸引了部分投资人前来投资,刘卫春便辞去了在南京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果园建设中来,成为了一位新型职业农民。

“我们的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田间作业都有各种智能化机械,有的根本不需要人工操作,只需要输入命令就可以了。对阳光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肥力、土壤元素都有智能化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测,如果能把束花束果的自动化问题解决了,在葡萄种植方面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刘卫春说。为了最大可能地实现机械化作业,计算机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的他,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在果树的种植与管理上,不断研发实用性技术,让果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如今,刘卫春在果园的核心园区种植了100多亩“阳光玫瑰”葡萄,还有火龙果、草莓等,悉心照料的同时,不断引入智能化种植方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水果的有机和安全,让葡萄等果品质量保持在优秀等次,吸引了众多的水果经销商抢购,葡萄还没成熟,就早早被预定一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只有种植还不够,为了打造农旅融合的新业态农业,近两年,刘卫春还在果园周边建起了游客中心,与周围的村民合作推出餐饮中心、客房住宿等配套功能,并且打造了户外拓展训练基地,承接团建活动,供游客采摘游玩,打造垂钓、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和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刘卫春的果园与南京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邀请农业专家、教授前来对果园工人和周边村民开展免费种植技术培训,带动村民们提升水果产量,尽自己的力量带动乡亲父老走上致富道路。

刘卫春说:“在乡村振兴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会继续努力,把果园打造成人人向往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外来游客观光游玩,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观感言

贾汪区恒之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震:

智能化果园做法值得借鉴

在跟随采访组一行参观了刘卫春的龙诚田园后,我很有感触,刘卫春打造智能化果园的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包括果园的生产、管理技术以及销售模式,都很先进。我们将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把田园变成公园、空气变成人气、劳动变成运动,种出更多高品质有机蔬菜,让徐州的有机蔬菜不断走上市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