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蝎事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文/徐州融媒记者 蒋新会 刘晟 图/刘利民 提供
现在农村有很多新兴产业开始发展,但传统的养殖业依然是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蝎子,一直以来因为其毒性大、蜇人痛,被人们称为“毒物”,唯恐避之不及。但在刘利民看来,小小的蝎子却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宝贝。
“蝎子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现在食用蝎子的需求量非常大,油炸、烧烤、泡酒等食用方法很多,前景非常广阔。”日前,刘利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利民,今年47岁,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鸦岭乡楼子头村人。1994年入伍,1996年退伍。2000年初,退伍归乡的他开始了养蝎子的创业之路。当年,随着中药市场的繁荣以及蝎子经济价值的逐步提升,社会需求量逐年递增,刘利民发现了这个商机。刘利民说,当时他把自己8000元的全部家当拿出来,在村里搞起了蝎子养殖,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一年卖到100万元。
创业的道路自然不是一帆风顺,一开始养殖蝎子的效益并不高,甚至有些入不敷出,但刘利民没有放弃研究。
作为特种养殖行业,蝎子养殖的门槛其实很高,温度、湿度、通风系统每一项指标都十分重要,没有技术,盲目上手,很多都是亏钱。退伍军人刘利民保持着吃苦耐劳的宝贵品质,从选种选育到蝎种投放,从饲料加工、投喂到病害防治,熟悉养殖技术后,刘利民充分运用现代养殖技术,让养蝎生意越来越好,收益也越来越可观。
2008年,他真的卖到了100万元。陆陆续村里有80多户开始跟他一起干。刘利民在洛阳孟津区注册成立了利民蝎子养殖场,开始规模化养殖蝎子,销售区域也从地方向全国延伸。
2010年冬天,天气寒冷,刘利民养的蝎子全部冻死了,赔得血本无归。面对巨大的损失,开始尝试把蝎子深加工,提高利润也是抵御风险的有效方法。经历过此次挑战的他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蝎子加工与运营模式。
2012年,刘利民和村民们一起合作成立了当地第一家蝎子专业合作社,开始蝎子的深加工,并与国内外100多家著名药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值从每年100万元到500万元,再从500万元到1000万元,截至2020年,合作社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50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300多家养殖户走上致富道路,刘利民“全蝎药王”的美名也渐渐传开来,成为当地养蝎行业的领军人物。
随着合作社的规模一步步壮大,2020年,刘利民与乡亲们开始筹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00万元的新养殖场,依靠20多年的中药材行业经验,计划引进加工更多的中药材品种,拓宽生意渠道,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共同富裕。
刘利民说,作为一名党员,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身边跟着他创业的人都赚到了钱、买了房子、买了车,生活更好了。刘利民希望,他们的养蝎生意销售额可以突破亿元,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共同致富,推动当地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参观感言
江苏金彭集团有限公司品牌与文化部部长王秀超:
每一个奋斗者都应该被点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刘利民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的坚定信念,以及他致富不忘乡民的使命担当。
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每一个奋斗者都应该被点赞!从一无所有,到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刘利民带着乡民奏响强者之音,引领更多农民走向致富路的同时,同样值得7000金彭人学习,让我们更有力量关注、助力、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