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力量积极推进档案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州市档案馆馆长 叶荣强)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再出发,砥砺前行开新局,奋力推进档案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把牢档案工作“方向盘”。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神圣职责。档案工作姓党,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时时处处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档案工作。档案馆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档案工作的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树牢“十四五”规划“风向标”。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规划的战略指导作用具有“风向标”意义。坚持目标引领,深刻理解档案事业的地位作用,深刻认识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期待,深刻把握档案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依托档案资源优势和优良传统,结合徐州市档案馆职能职责和档案工作实际,聚焦发展转型,强化重大项目带动,确保规划实施见效。积极对上协调争取,推动市档案馆在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开发利用红色档案资源等方面的重要工作、重点项目更多纳入上级档案主管部门规划盘子。
三、夯实机构改革成果“压舱石”。
巩固档案机构改革成果,站位大局全局,立足主责主业,健全完善档案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党管档案、上下贯通、部门联动、执行有力的生动工作局面,加快推动档案部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理顺内部工作机制。细化各内设机构职能,对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的职责,进一步明晰边界、厘清责任,逐步形成“体制顺畅、职责明晰、协同有力”的工作机制。配好配强工作人员,提高人岗适配度。推进局馆工作融合。深刻认识机构改革后“党管档案”的重大意义,全面维护和加强党委对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与市委办公室(档案局)在工作机制上推进协同,加强工作会商,做到重要政策提前协商、重要工作协同推进、重要安排及时沟通,切实做到工作各有侧重,分工不分家。加强专项督促指导。督促指导县(市)区档案馆尽快落实“三定”方案,形成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职能、机构、人员“一盘棋”的良好新局。
四、用好档案法贯彻实施“指挥棒”。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人民立场和安全底线,是档案工作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档案法治建设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事业自觉,全力抓好新修订的档案法的宣传贯彻工作。认真抓好档案法的学习,树立档案法治思维,全面把掌握和灵活运用档案法作为履行职责、推动工作的必备素质和能力。依法履职,不折不扣地行使好、完成好法定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各项职能、任务,并协同档案主管部门推进档案工作开展。针对新修订的档案法带来的档案馆工作新课题,认真研究,重点围绕档案开放期限的缩短、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尽快加以落实。
五、建强档案人才队伍“生力军”。
推动档案馆工作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档案事业发展的组织保证。科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实现“五突出五强化”,重点突出岗位分析、强化以事择人,达到干部人事最优配置,凝聚档案工作新合力。制度培训计划,对本馆干部职工进行全覆盖式培训,实行分层分类培训,对本馆不同职级层次、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岗位要求、不同专业类别的干部职工进行有计划有主题的专门培训,达到以学促用、学以致用。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利用理论学习、基层调研、学术交流、项目科研等途径提升能力。
六、强化档案信息技术“新动力”。
以“民生档案一网通办”工程带动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居民婚姻、工资和出生证明等档案资料利用为切入点,立足“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查档服务从“线下跑”向“网上办”转变,逐步实现民生档案“就地查询、跨馆出证”,最终达到“一网通办”的目标。建立健全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统筹管理全馆档案科研项目研究及申报评选推介,鼓励档案科研创新,鼓励课题申报立项。强化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探索档案科研与党建工作的切合点,抓住“一支一项”申报契机探索推进“党建+科研”的档案馆科研模式。
七、点燃档案基础业务“助推器”。
积极落实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部署,推动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水平提升。以评价工作为契机,把评价工作作为点燃档案基础业务的助推器,不断夯实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切实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档案系统“争第一、创唯一、树品牌”专项活动,对标对表,比学赶超,推动市档案馆改革创新,使徐州档案服务、徐州档案品牌成为市档案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鲜明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