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态加“绿” 给幸福添“彩”!全省“双第一”,徐州交出优秀生态环境“期终卷”!
先来看一组照片——
云龙湖、大龙湖、潘安湖
云龙山、户部山、马陵山
......
这些你曾听说、逛过的地标名词
让徐州成为了
与众不同的“绿都”
再来看一组数据——
2021年,市区优良天数289天
同比增加29天
等于多享受近一个月的“蓝天”
优良率79.2%
同比升高8.2个百分点
PM₂.₅浓度42μg/m³
同比降低16%
空气质量两项指标改善幅度
全省“双第一”
……
蓝天白云时常映现
碧波清水长流常清
年终岁尾
徐州交出了一份
优秀的生态环境“期终卷”
创下了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优秀的成绩
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
徐州是怎么做的?
徐州市生态环境局按照“源头替代、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精细化管控”的原则,围绕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面源、强化执法监管和臭氧污染天气应对等6大项工作开展协同治理。
徐州1700余家涉VOCs企业排定工序,建筑物外立面喷涂、道路施划线、道路沥青铺设、户外设施喷涂等涉VOCs排放的户外施工作业实施错峰生产(错时作业)。
效果立竿见影——
-
4-10月连续7个月均实现PM₂.₅浓度同比改善
-
臭氧首个超标天较去年推迟24天
-
7月份是全省唯一一个优良率“全勤”的城市
对主城区道路积尘严加考核,定期进行通报,联合市城管局环卫部门提出具体保洁水平提升方案。
修复破损道路122条,配备洗扫车127台、洒水车469台、雾炮车127台,提升作业能力。
制定雾炮车作业范围、时间、线路、气象条件等细则,在严禁雾炮干扰的同时,梳理重点道路、作业路线、作业频次,实行有的放矢。
持续开展集群整治,开展贾汪家具制造、丰县板材加工等8个产业集群940家企业整治情况“回头看”行动。
加快“绿岛”运营建设。先后建成铜山区徐州绿源鑫邦1个活性炭集中吸脱附中心、邳州市宏硕等4个集中喷涂中心、邳州市徐州元丰等两个低VOCs环保胶项目。
通过测算,通过集群整治、源头替代,今年累计削减VOCs排放量1400余吨。
2021年11月21日—23日,淮北、菏泽、济宁、临沂、商丘、宿州、徐州、枣庄等8市在徐州签订《淮海经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探索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实体化运作。
通过联防联控,同频共振,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得以持续改善,且各城市改善幅度位于全国前列。
下一步
徐州还将这样做
-
深化重点行业源头治理,加快完成现有3家钢铁、3家水泥、3家焦化、5家垃圾电厂重点行业深度治理(超低排放改造);
-
抓好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制订完善扬尘污染防治体系工作方案;
-
抓好移动源污染防治,制订实施约3万辆国Ⅲ等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工作方案,力争两年内完成淘汰;
-
推进餐饮油烟“监管一体化”示范片区建设,让蓝天白云成为徐州的新常态,为江苏省“3090”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徐州必将
让蓝天白云成为新常态
文字 | 甘晓妹 吴云
图片 | 郑舟 恩希 洋仔 星球研究所
编辑 | 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