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毅然担负起中华文化返本开新的历史使命,在近百年上下求索中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不同历史特征的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锻造了一座座伟大的精神丰碑,为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古老的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绽放出奇异的光彩。当前,面对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新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新任务,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创新中华文化,不断构筑起更加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要增强文化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丰富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是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欣赏、学习、借鉴,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共同构筑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文化自信,要讲好中国故事。近些年,仍有很多人推崇、追捧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西方文化,无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力量。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更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当前,我们的长征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要继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王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