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广搭“梧桐木”,迎来“凤还巢”

2021-12-22  来源:  编辑:李璐
2021-12-22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把握人才政治引领工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重视人才工作,不断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要做到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到政治上主动关心,思想上主动引导,组织上主动靠近,充分挖掘人才,培育人才,管理人才,做好人才政治引领工作。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不断增强人才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使命感,不断增强人才为国争光、为党奋战的荣誉感,牢牢把握住人才选拔与使用过程中这至关重要的一环。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不断深化人才开放,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真正做到“尚贤”和“唯才是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才选拔,对“高精尖”人才实施精准引进,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选拔体系,不断推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要积极推动学习型大国建设,敞开胸怀,解放思想,吸引更多“高鼻子”来中国工作,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积极主动地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和鼓励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中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建设中去。

优化人才发展机制,搭建因材选用规范平台。加快人才培养,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人才发展机制。强化用人单位责任担当,明确工作需求,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遵循客观规律,改变传统思想,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突出需求导向,克服“四唯”现象,拒绝以“帽”取人的方式,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结合发展实际,坚持结构合理原则,根据文化层次、技术等级、特征方向等多层次选用结构,搭建出“人人是人才,个个有舞台”的规范平台,同心合力,更好地发挥人才在国家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重视青年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省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是当代江苏青年的荣光,要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江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激扬青春、书写人生、实现梦想。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专业精神,引导青年人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造就更多精益求精、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要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培养全方位多功能复合型人才,大力支持青年人才投身于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

有凤来栖,枝繁叶茂。当前世界正在进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将中华大地打造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梧桐枝”,实施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选拔措施,推动中国在建设世界人才中心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