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经济 交通先行
◎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高铁商务区、陆港港务区、空港经济开发区蓬勃发展;双楼临港物流园、顺堤河临港物流园、大许高铁物流园蓄势待发;大运河沿线临港产业带已然成型……展望“十四五”,徐州充分运用交通枢纽功能,聚集未来发展要素和发展机会,擘画出区域中心城市枢纽经济发展的新蓝图。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进入新型快捷交通时代,运输吞吐能力、旅客周转量、综合效益跨越式发展,徐州具备了发展枢纽经济的交通网络和运输能力。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五届六次会议上,王连运委员提出了《关于变交通枢纽为经济枢纽、引领徐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被选为2021年度市政协重点提案。
收到提案后,市交通运输局把办理落实好政协提案作为政治任务和法定责任,进行深入研究,制订形成了提案办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把提案办理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融入“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的重要内容中,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关键举措。
“变交通枢纽为经济枢纽,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聚焦“十四五”期间“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建设,我市持续推进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狠抓发展枢纽经济的机遇,巩固提升徐州在全国铁路、公路、航道等运输大通道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放射状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增强徐州集聚创新要素和辐射带动周边城市集群发展的能力,真正把区位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提案办理过程中,市交通运输局切实把提案办理工作与服务发展大局、推动中心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结合起来,强力推进提案办理,促进重点目标任务的落实。
发展枢纽经济离不开相对应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铁路铜山货场提升改造正按计划加快推进,双楼物流园功能设施基本完备,铁路专用线已经建成,徐州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行,大许高铁站及高铁物流园建设已经启动,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观音机场T2航站楼建成投入使用,T1航站楼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全面建成后,我市多式联运能力将显著提升,交通枢纽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在此基础上,我市持续引进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进干线铁路运输的班列化转型发展,先后试点开行了徐州至沈阳、徐州至上海国内班列。加快推进内河水运集装箱班轮运输,吞吐量由2017年的1.5万标箱增长到2020年超10万标箱。已开通徐州至上海、太仓、连云港等沿江沿海港口水运集装箱航线9条。着力推进物流体系创新,培育A级物流企业39家,省重点物流企业(基地)28家,已建和在建大型物流园区20多家,为打造物流成本洼地,发展枢纽经济提供了有效支撑。
今日徐州,已初步发展为淮海经济区的交通中心,发挥着经济区对外出行和经济交流的门户枢纽功能。在向王连运委员回复提案办理情况时,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将持续跟踪推进项目落地,科学谋划运营管理,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建成达产,为我市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交通部门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