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实现江苏发展新跨越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截至今年9月,全省累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2216个,协议投资额220.7亿美元,投资国别由2014年的38个增加至56个,投资行业门类由37个增加至73个。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472.3亿元,同比增长21.6%。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江苏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才能促进江苏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优化政策环境为“重点”,提升支持“力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是江苏面向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江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经验就是“强政府、强市场”,如何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建立更加公平规范、更加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助力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是新形势下江苏面前的“必答题”。12月9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与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将出台符合甘肃外贸企业实际需求的优惠政策,将连云港港打造成为服务甘肃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助力通过陇海线把连云港港打造成为甘肃进出口商品中转中心,这标志着苏陇两地经贸合作再结“硕果”,正式开启共建“一带一路”陆海联运新篇章。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点”,提升互通“效度”。“道路通,百业兴,民心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就是各国互联互通的“连心桥”,是贸易往来的“助推剂”。“天堑”变“通途”,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毛细血管”被全面疏通,各国之间生产要素加速流动,贸易投资合作自然是“水到渠成”。而江苏具有东西交汇、南北贯通的得天独厚地理优势,更应充分借力中欧班列建设发展的“东风”,以推动江苏中欧班列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为江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打造重要平台。此次海港、陆港的“牵手”,正是推动“一带一路”的有益尝试,利用“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平台,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国际多式联运业务提供过境换装服务,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开往中欧、中亚方向的班列跨境运输将更加通畅。
以深化人文交流为“亮点”,提升发展“广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而推动人文交流正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江苏是文化大省,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之明孝陵等江苏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弥足珍贵。近年来,江苏文化“走出去”的工程颇有成效,江苏各高校与“一带一路”国家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模式,自建共建孔子学院和中文学堂,锻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识”。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沿线国家民众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与核心价值观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光芒。
“大鹏一路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江苏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更有力的举措,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在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王瑞冲)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