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旖旎风光 集聚特色产业
◎通讯员 翟孝胜 朱雪霏
“俯视徐州城,黄河映带流。”一条蜿蜒234公里的故黄河,近年来实现从废河到美河的蝶变,从害河到利河的变迁。虽是冬令时节,走在故黄河沿线上,风光旖旎、特色产业集聚的“生态大走廊”多姿多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高标准打造黄河故道文化旅游观光带
一直以来,徐州市政府对黄河故道沿线持续综合开发十分重视,制定了长期综合开发和提升战略。目前为止,现有黄河故道沿线遗址遗迹资源有120处,其中,国保单位3处、省保单位14处、市县级文保单位103处;非遗项目资源65项。除此之外,还有黄楼、五省通衢牌坊、镇河铁牛、汴泗交汇碑、孔子吕梁观洪处、百步洪等众多历史遗迹。
我市集中力量打造片区特色。丰县、沛县段突出“汉源文化”主题;睢宁段突出“三国文化”主题;邳州段突出“红色文化”主题;铜山段着力建设吕梁生态休闲度假产品;市区段全面提升沿线观光路两侧景观标准。
同时坚持把项目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方特乐园、园博园主园址、房湾湿地故黄河风光带、岠山凤凰古城文旅综合体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启动安国、土山、下邳等特色文旅镇培育建设工程,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供给,打造高等级的特色文旅产品。以水串联各个组团片区,推进故黄河文化与现代观光旅游的深度融合。
持续加强黄河故道沿线生态建设和保护
我市进一步推进黄河故道沿线绿化提档升级。提高绿化标准做好绿化管护,加强农田林网、水系林网和村庄绿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注重多样化,突出乡土树种、经济林果,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经济效益明显、地方特色鲜明的绿化体系。
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保护,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完善中泓两侧湿地生态系统,推动丰县二坝湿地、沛县安国湿地和睢宁房湾湿地提档升级,建设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走廊。
进一步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沿线农业绿色发展,深化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健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强化工业污染防治。统筹沿线城乡生活污染治理,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功能保护区的标准。
据了解,我市还加大对黄河故道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徐州文博会等系列活动,积极推介黄河故道文旅产品。通过省内外展会和各种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与省内外兄弟城市联合,把黄河故道风光带作为徐州的一张名片,展现更多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最靓颜值”,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