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条留言,一个共同的心愿
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2021年系列图书发布会”7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和国家公祭的图书集中亮相。其中,《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观众留言分析报告(2019-2021)备受关注。报告显示,2019-2021年,纪念馆共收到观众留言221939份,“历史”“铭记”“和平”“勿忘”“中国”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22万条留言,见证青少年的家国情怀。22万条留言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一是留言的观众中“90后”和“00后”占比超过80%,这说明青少年是纪念馆观众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但看见了,而且思考了,入脑入心了;二是留言中表达的情感是积极的、昂扬向上的,“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逝者安息”“祝愿祖国、繁荣昌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浓厚的家国情怀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奋发有为。近些年来,各级各地加强历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目的正是增强青少年的历史自信、使命自觉,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根铸魂,激发报国之志。
一个共同的心愿: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南京大屠杀惨案虽然发生在84年前,但环顾周边、放眼世界,和平发展时代主题依然面临挑战,军国主义、霸权政治依然存在,甚至日趋嚣张。因此,观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留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缅怀先烈”“把我们的国家守护好”,其中所体现的这份清醒弥足珍贵。有的孩子不会写字,就用拼音写下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的心声,更是让人感动。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钟声响起,站立默哀之时,我们当思怎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过往的历史和当下的现实一再警示我们,和平从来都不是依靠别人恩赐得来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靠实力才能赢得真正的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维护和争取和平,今天的中国人有足够的志气、骨气、底气。
四十年前,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铿锵有力的八个字,成为一代青年立志报国的行动宣言。“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时再次以这一口号勉励青年学子:“我记得,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巴全东)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