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久久为功,擦亮美丽乡村的宜居底色

2021-12-08  来源:  编辑:李璐
2021-12-08  

“绿桶放菜叶、果皮及剩菜剩饭,沛县话叫可沤垃圾,其他垃圾放黑桶。保洁员定时上门收取……村里原来是‘室内现代化、院外脏乱差’,现在环境大变样,比城市也不差。”徐州市沛县五段镇许口村村民谢梨英说。许口村的变化是江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的一个缩影。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关注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态河道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鱼米之乡村美人和。内修“气质”、外增“颜值”,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行动正在江苏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

从“一时美”到“一直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客观上存在的城乡差距,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整体质量不高,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卫生厕所普及率不高,生活不便捷等问题,制约着乡村的发展。年轻劳动力留不住,对创新创业人才缺乏吸引力,乡村振兴的“大战略”就难以持续有效地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发展乡村产业,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但事关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更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环境美”到“内涵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颜值”上塑“形”“气质”上铸“魂”。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吸引人才返乡入乡创业,让乡村更具人气、烟火气,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为关键的还在于,用“绣花精神”,引导农民群众逐渐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现代文明乡风。“颜值”上塑“形”,“气质”上铸“魂”,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更提振精气神,提升乡村整体治理水平。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此次《方案》则从推动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着眼于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着力打造农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美丽江苏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村庄,需要各级各部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接续打造美丽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展现“强富美高”美丽新江苏最动人的风景。(巴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