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党群一家 富民开花

2021-12-07  来源:  编辑:崔东宁
2021-12-07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即使再复杂、再系统,只要党委政府一心为着群众所谋,党员干部一切为了群众所为,党群同向、干群同心地接续奋斗,就能结出绚丽多彩的富民之花。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出成果,离不开党组织强有力的引领。研究规划要有总揽全局的意识,在综合研判某个地域、一些乡村资源特点、发展水平、群众现状等基础上,研究共性、个性方面的振兴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政策、上级部署与本地实际的紧密结合;筹划工作要有地气十足、群众认可的焦点,多问群众哪些困难需要给予帮扶解决,什么类型人才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哪些方面需要发展突破等,真正实现党组织的定向服务、高效服务功能;解难题要有果断担当、协调各方的办法。推进乡村振兴难免遇到沟沟坎坎,要把能否有效破解难题作为检验党组织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真正让党内政治生活这个“熔炉”热腾起来,形成在位明责、在位尽责、在位考责的鲜明导向,形成以党性锻炼促斗争精神、以斗争精神促作用发挥的成效机制。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村干部。”处在乡村的党员干部,虽然与群众常在一起,但只要你跟群众坐不到一起、说不到一起、干不到一起,谋事想不到群众,做事撇开了群众,群众渐渐地就会嫌弃你、远离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党员干部要想把乡村振兴的“成果篇”写得更加亮丽,就要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能出现“干部苦身干、群众旁边看”“干部急似火、群众袖手闲”的现象。要多管齐下地引领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战略号召,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大事小情,真心共谋乡村振兴的措施办法,打出一套人人参与、个个奋进的“组合拳”;要放下架子接近群众、面对群众、结交群众,在看真景、听真声、摸真情中找准群众实现致富增收的“急难盼愁”问题,开出一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准药方”;要心怀担当地正视难题、研究难题、破解难题,多找群众商量,多向群众取经,打好一场“敢接烫手山芋”、善啃“硬骨头”的“攻坚战”。

乡村振兴离不开切合实际、合乎民心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一切政策,都要围绕合民意、惠民生来制定和落实。”有些地方研究出台惠民政策,由于忽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策难以解决百姓问题,成为看似具体实在、实则不起作用的“水中月亮”。“先听群众怎么说,再定我们怎么做”,这样就能避免或少出决策的失误。民意是制定惠民政策的社会基础,也是衡量政策有无生命力的标准。不管是党委政府还是机关职能部门,都要善于搭建倾听民意的平台,疏通广纳民言的渠道,从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中听出方向、摸清重点、把准焦点,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中拿出民心政策,让政策真正制定到百姓心坎上、惠及到百姓急需处。(秦继成)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