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让科学家精神在年轻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2021-12-03  来源:  编辑:哈晓蕊
2021-12-03  

12月2日,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将他所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金共计1050万元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支持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捐赠仪式上,学生代表纷纷表示,要向王院士学习,甘做国防事业发展路上的一颗螺丝钉,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开拓创新。

今年86岁的王泽山院士,是我国火炸药学科带头人,60多年专注火炸药研究,被称作“火药王”。他不忘献身国防的初心,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执着精神,坚守在火炸药这一艰苦、危险领域的第一线。同时,作为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以“永远不知疲倦”的忘我姿态,让科学家精神在年轻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年轻时,王泽山在家国蒙难中萌生爱国心、强国志,成为班上唯一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当别人问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冷门专业时,他坚定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爱国是最高的道德,报国是最大的成功。广大年轻学子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把一生追求与祖国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王泽山院士一样坚信“专业无所谓冷热,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芒四射”,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在创新中建功立业,书写人生精彩篇章。

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是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写照。凭借“领跑”世界的科研成果,王泽山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一系列荣誉,面对巨额奖金,他不为所动、全部捐出,80多岁高龄依旧奋斗在武器装备研制一线。“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许多优秀科学家不畏困难、不慕虚荣,犹如一座座丰碑,令人敬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广大年轻学子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甘坐冷板凳、淡泊名与利,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在科研领域,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60多年里,王泽山培养的学生大都沿着他的脚步继续奋斗,成为新一代国防科技的领军人才。科技创新,贵在接力。我国许多优秀科学家,既是科研创新的开拓者,又是提携后学的领路人。广大年轻学子不论是从事基础研究,还是从事应用研究,都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姿态接续奋斗、永远奋斗,始终沿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足迹砥砺前行,力争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让“蛟龙”下海、“嫦娥”揽月、“神舟”飞天等一个又一个科研梦成为现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年轻学子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前辈看齐、向楷模学习,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徐魏)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