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斗争精神 做新时代弄潮儿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其中,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中提到了“十个坚持”,坚持敢于斗争就是其中之一。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斗争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和转化,又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发展,也必将在持续斗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盈。
涵养斗争精神,需要科学认识其精神内涵。斗争一种政治品格,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是时代所需。新时代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与弘扬,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优良革命传统的发扬和光大。有了斗争精神,才能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实事求是、敢于较真碰硬;失去了斗争精神,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斗志,丧失立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涵养斗争精神,需要创新理论武装。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斗争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坚持知行合一中发展成熟。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学懂弄通做实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限制,进一步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要通过创新理论武装增强政治定力、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斗争意志,在登高望远中提高政治站位。任何理论学习的目的都在于运用,否则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斗争经验,只能是空疏无用的“虚学”,毫无实际价值可言。要通过创新理论武装弘扬优良学风,做到学思践悟,学出坚定信仰和使命担当,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涵养斗争精神,需要提高斗争本领。斗争本领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升。只有主动加强斗争历练,主动到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才能培养顽强的斗争精神、磨砺坚强的斗争意志、塑造无畏的斗争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在斗争中,我们还要掌握正确的斗争策略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等进行研判分析、全局谋划,切实做到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辩证统一。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客观事物面临的外部形势及其发展趋势,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要害,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时、度、效,从而在提升斗争本领中化解矛盾、解决困难。
心中有勇气,脚下有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怕斗争、善于斗争,主动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学真本领、长真本事,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大胆与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作斗争,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复杂严峻的斗争第一线,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取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