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凌晨,他们“拎起”市民菜篮子
|
◎文/徐报融媒记者 刘淑婷 图/徐报融媒记者 刘淑婷 关超
气温降至零下,农贸市场的蔬菜瓜果、鸡鱼肉蛋依然新鲜充足,价格没有上涨。严寒中,菜商、批发商们的一天是如何开始的?22日凌晨,记者跟随他们其中的一员,走进寒风中的批发市场。
■3点半起床,为抢最新鲜的一批菜
11月22日,3点30分,-3℃。菜店老板孙广像往常一样准时醒来,他经常比闹钟醒得更早。
穿衣、洗漱,4点整准时从位于奎西街道的家里出发去往七里沟批发市场。寒风凛冽的凌晨,他上身只着一件卫衣和一件皮夹克,下身是一条轻便运动裤,冻得瑟瑟发抖:“我的穿着可是有讲究的,外套要选防风、耐脏的,裤子要选宽松的,干活的人不能穿得太厚,不方便。”
白天极易拥堵的淮塔东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此时畅通无阻,只用10分钟,孙广便到达了目的地。
“今天周一,很多食堂会在这一天集中采购,所以我更要早一点。”孙广对这些行业门道了然于心。将车停在熟悉的位置,孙广拿着记录本下了车。
“七里沟的规模接近二级市场了,副产品多。像雨润、东高就是一级市场,农产品多,货量更大。”孙广经营菜店已有十年,对于不同市场的定位与销售时间也非常了解。“今天降温,大家都晚了一些,如果是夏天,4点出头就挤满了人。我来得早一点就可以挑到最好的一批菜,菜越新鲜越好卖。”
为了保证店里每天都有新鲜蔬菜,孙广基本每天都是凌晨三点半起,全年无休。“偶尔犯懒了也会4点起。”孙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是我的工作,不能停下,哪怕一天都不行。”
与市场外空无一人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凌晨4点的批发市场内已经热闹起来。黑色的天空上一轮明月高悬,灰色的地面上,翠绿的叶菜、橙黄的胡萝卜显得更加鲜亮、富有生机。
■零点“上班”,早来就能多卖一些
“青椒怎么卖?”
听出是熟人的声音,批发商王明花头也不抬地答道,“3块2一斤的,给你3块。”
孙广看了一眼自己的清单,“萝卜呢?”
“萝卜1块。”
孙广拿起萝卜翻转查看,又翻了翻箱底,熟练地检查着品相,“青椒两袋、萝卜两箱。”
“好咧,一会儿给你送过去。”
待孙广和几个菜商选完菜,坐在一旁的王明花起身将翻过的菜整理好,“每卖一批货我都要整理一遍,保证下一批人来看的时候是干净整齐的。”
比起4点来进货的菜商,像王明花这样的蔬菜批发商们来得还要更早,他们的“上班”时间常常是凌晨两三点钟,有些甚至零点就来了。
“我夜里零点起床,2点到这。这个点虽然来买菜的人不多,但早来一会就能多卖点多赚点。”批发商吴霞边说边拣着湿漉漉的藕,裸露的双手在阴冷的风中冻得微微泛紫。为了方便干活,她已经习惯了冬天不戴手套。
“一会有人问你多大岁数,你就说和咱的‘大黄’同岁。”一起干活的余稳转头和吴霞打趣。“和你同岁。”吴霞把手上的水珠甩向余稳,大声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给寒冷的批发市场增添了几分暖意。
“爸,今天早点走吧,天太冷了。”批发商李青云听到儿子的话,猛嘬了一口烟,吐出的云雾让人分不清是烟雾还是天冷呵成的水汽。
“行,早点走吧。”虽然生意还不错,63岁的他也想早点回家。
“今年受雨水影响,菜价还可以。”李青云跺了跺冻僵的双脚,“一会要开车,脚有点麻了。”李青云家住沛县,每天他都要往返于两地,因为卖的是叶菜,不耐放,他必须早来,零点“上班”,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记者问冷不冷,他嘿嘿一笑,“这个天算啥,冬至都还没到呢。冰冻三尺我们照样也得来!你看他们卖鱼的,不是更冷吗?”顺着老李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两名男子穿着皮裤,光着手在冰冷的水里捉鱼,手指已经泡得发白。
“来,让一下喽。”听这吆喝声便是有人要骑电动三轮送货,唐金龙刚跳上车便发动起来骑走了。只几分钟,他便回来了,倒车时只回头瞟一眼,左拐右拐车子就停好了,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像个训练有素的“赛车手”。“这里人人都有一流的车技,都是人多、车多、时间赶练出来的。”说完,唐金龙又跳上车忙碌去了。
■供应充足,目前蔬菜价格平稳
清晨6点过后,天色渐亮,孙广买完了需要采购的菜品,等待各家批发商送货到他的车前。
等待的间隙他再次拿出记录本,核对自己列的购买清单,“全部买齐,等装车完毕就可以回店里了。”孙广说,因为市面上菜源供应稳定,一般他列出的清单都可以完成,有时还会遇到令人“惊喜”的新品。“但是不能贪多,蔬菜这个东西,可以少买,但绝不能多买,计算好需要的数量,按需购买,多买容易压货,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停下了匆忙的脚步,孙广还是感到了一丝冷意,他搓了搓手,围着车子走了两圈,“每天看到满满一车的菜,心里都有种满足感和安全感。店里的菜上全了,看着顾客买到新鲜的菜带回家,我也觉得开心。”
不一会儿,孙广的面包车里就塞得满满当当,一共买了1500斤、20多种蔬菜,哼着小曲满载而归。此时,曙光中的马路上开始出现了稀少的行人和车辆。
据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招商部副部长刘强介绍,市场蔬菜区经营商户约170户,每天进出菜量约80万斤,现在市场整体供需稳定。“前段时间受极寒天气影响,菜价有所升高。如现在每斤2.5元—3元的菠菜,10月下旬曾达到8元左右。但随着前几日的气温回升,蔬菜供应增多,部分蔬菜价格较前期有所下降,诸如市民冬日喜爱的白菜、萝卜、土豆等,价格都保持平稳。”刘强表示,目前,所有菜品均供应充足,并且市场会定期组织人员去徐州周边基地跟果农、菜农联系,保证市场供应充足,确保市民能吃上新鲜的水果、蔬菜。
◆记者手记
城市因你更加温暖
◎刘淑婷
寒风中与菜商同行,看到凌晨4点的徐州,体验到批发市场的烟火气,感受到劳动者们热气腾腾的生活。
他们的手,让人震撼。无论男女老少,所有菜商、蔬菜批发商的手都是粗大、肿胀的,有些手上干裂的缝隙中甚至藏着隐约可见的泥土。更有泡在冰水中的手,苍白且满是褶皱。但不管手多么粗糙,劳作起来都是那么勤奋。
更让人震撼的是他们的笑声。在室外不到一个小时,记者缩在羽绒服袖内的手也已冰凉僵硬,穿着棉鞋的双脚渐渐麻木。而他们却没有任何抱怨,说说笑笑中卖货、送货。日日如此,从不间断。
正是有了他们,我们这座城市才变得更加有温度。
感谢他们,保证了我们的菜品供应,将每一份新鲜及时送上我们的餐桌,让我们的食物更加丰富。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一蔬一果,尊重每一位在寒潮中逆流而上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