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50处入选专项规划名单,江苏有7处,徐州汉墓群入选。
《规划》提出坚持国家属性、考古支撑、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等基本原则,围绕大遗址制定了考古、综合保护、展示利用、科技应用等8项主要任务,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等14项重点工作。
徐州汉楚王墓群作为江苏唯一考古项目,于10月18日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此次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徐州汉墓群,比徐州汉楚王墓群时间跨度更长,数量更多。
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封其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汉代崇尚厚葬,两汉时期徐州的诸侯王以及贵族、平民的墓葬,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汉文化遗存。汉墓和汉墓葬中的汉俑、汉画像石被称为徐州的“汉代三绝”。
据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刘照建介绍,从1952年徐州发掘第一座汉墓开始,至目前已陆续发现、发掘近3000座汉墓,其中发现、发掘王级汉墓9处20余座,规模庞大,自成序列,出土汉代玉器数量全国第一,出土汉代玺印封泥数量占全国大半,汉陶俑规模数量仅次于西安,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收藏汉画像石1600余块,数量多、质量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月初,《江苏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我省“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开展地域文明研究,重点围绕大运河和长江文物保护,做好江苏特色地域文化考古研究,实施包括睢宁下邳故城遗址在内的50项重要考古发掘研究项目,推进徐州花厅遗址等遗址公园建设,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
据徐州博物馆上月推出的《徐州博物馆考古资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徐州博物馆计划在2035年之前,建设成为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知名考古机构,特别是汉代考古发掘成果及综合研究水平在全国的影响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