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绘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苏新画卷

2021-11-17  来源:  编辑:孟祥
2021-11-17  

念兹在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大运河。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沿运河扬州三湾段岸边步行,察看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情况,了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大运河,绵延千里,沟通南北,穿越古今,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世界性文化奇迹。江苏作为大运河的起源之地,多年来全面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指示精神内涵,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使命,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奋斗目标,绘就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苏新画卷。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彰显运河独特魅力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有利于文化传承,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说:“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基础在于保护。”江苏段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自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出台以来,坚持总体设计、两规合一,高标准、高水平绘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苏新画卷,重点打造22个核心展示园、26条集中展示带、154处特色展示点,努力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江苏样板”,让千年运河彰显独特魅力。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丰富运河文化内涵。江苏是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最丰富的省份。运河之水细细浸润,运河遗产熠熠生辉。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健全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创新规定遗产保护;编制了《江苏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涵盖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2080项,以“2+5”遗产保护空间布局,助力运河遗产保护;建设省级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全省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情况数据采集、分析及监测。一份决定、一部规划和一个平台统筹推进,有力提升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让千年运河文化内涵焕发新的生机。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生态运河建设。大运河江苏段纵贯江苏全境,全长约700公里,“十三五”期间大运河货运量连续5年突破3亿吨,相当于长江全线年货运量的十分之一。同时大运河也是贯穿江苏南北的重要生态廊道、南水北调东部工程的主要通道,供水区域的人口达到1.2亿人,推动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江苏对标国家出台的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结合江苏实际出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打造高颜值生态长廊,助推生态运河建设;出台《江苏省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规划》,确保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让绿色生态环境成为运河文化带最美颜色。

“千里运河携梦来,江南盛地续传奇。”江苏因运河而生长,因运河而兴盛。新时代,江苏会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努力绘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苏新画卷,为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智慧。(夏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