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进博会“巨人”肩膀上茁壮成长
◎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
成立于2016年的江苏农爱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我市铜山区的一家农企。在第四届进博会上,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战果”辉煌:与印度尼西亚的Kapal API 火船咖啡达成咖啡进口合作意向,合同金额约800万美元;与新加坡优佳进出口贸易公司就猫山王榴莲产品达成进口意向,合同金额500万美元。
农爱田公司董事长付保华介绍,他创办的这家企业刚成立5周年,在初创期赶上国家举办首届进博会。到目前,该公司连续参加了4届进博会。几年来,公司一路快速成长,销售从零起步,达到了现在3亿元规模,企业已站稳脚跟,茁壮成长。该企业原来只是单纯做农产品贸易业务,到现在发展成一家科技型、外向型出口企业,成为在海外拥有子公司的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市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国家连续举办的4届进博会也功不可没。”谈起企业的快速发展,付保华诚恳地说。
每届进博会,作为公司创办人,付保华都会亲自参加。为何每次都参加?他说,从进博会能够看到世界各国企业的面貌,一方面寻求理想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更多地学习借鉴对方新的发展理念,从中接受启发,从而找到好的前进思路。要是抱着买东西的心态参会,那只是“进货”而已。
“一个企业要发展,不能只闷头干。每次参会都是我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但去看一些企业产品,更多的是学他们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付保华认为,“每届会展都有不同的产业风向和特点。今年进博会设立了8000平方米数字工业专区,工业数字化成为展会看点之一。农爱田不久前获颁了‘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称号,这就更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他说。
近年来,农爱田公司开展了跨境电商业务,在印尼等地设立了海外仓。在此届进博会举行前,付保华已提前对接了客户,其中就有印尼火船咖啡,对方也是农爱田公司多年的合作伙伴。“通过此次进博会,我们准备深化协作,我的企业不但采购对方的产品,还要将自己的产品借助对方的渠道进一步远销海外。”付保华说。
在付保华眼中,在家门口举办的进博会,不但是一块打磨自己的“磨刀石“,也是可供挖掘的“富矿”。他介绍。此次该公司与包括火船咖啡在内的两家客户签约,一方面可以进口产品丰富我市的“菜篮子”,另外通过这个机会,加强与客户全面的合作。“参展的国外企业在其国家都是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企业,他们想通过进博会将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也借机逆向而行,双方达到一种协作共赢的结果。”
“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这两年我们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更新,产业不断转型。”付保华介绍,作为一家农业企业,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了研发实验室,引进了博士后人才,打造了省双创团队。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公司刚通过了“市级新兴研发机构”建设评定。下一步,公司将在农业最急需的种子研发及推广等技术项目方面下功夫,做一家有格局、有担当的农业企业,助力我市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为产业强市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