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贾汪:农文旅融合描绘振兴新画景,唱响共富增收“田园牧歌”
前不久,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获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此前,徐州贾汪区连续3年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评优秀等次,并获批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绿色,是徐州贾汪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徐州贾汪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最近,徐州市委书记庄兆林调研贾汪区时就指出,作为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贾汪区要打造成徐州市的后花园、淮海经济区的休闲度假基地。

近年来,江苏徐州贾汪区坚持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江苏建设,坚持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深挖农业产业和生态资源潜力,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变农田为花园,变乡村为景区,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大。
徐州贾汪区汴塘镇徐州苏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蔬农业)温室大棚内,红红的火龙果挂在长长的枝条上,吸引来一波又一波采摘游客,人气十足。“这里紧邻252省道,距离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紫海蓝山创意文化园等4A级景区仅5分钟路程,非常适宜开展采摘农业。”公司负责人吴鹏介绍,采摘园最大的特色是“南果北种”,主打火龙果、牛油果、百香果等,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
不只是苏蔬农业,汴塘镇设施葡萄采摘园的日光温室大棚里,颗粒饱满的葡萄压满枝条,进入了采摘高峰;在紫庄镇,西红柿鲜红可人,蔬菜青翠欲滴,大棚蔬菜迎来八方游客。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拓宽了贾汪区农民增收的渠道,奏响了贾汪区百姓共富增收的“田园牧歌”。

今年以来,徐州贾汪区精心设计四季果蔬采摘路线以及春夏秋文化体验二日游路线,让广大游客“快进慢游”,变“走马观花”为“身临其境”,变“浅尝辄止”为“深度相拥”,打造乡村旅游生态链。
此前,徐州贾汪区把东部5个镇列为“限制工业发展镇”,坚持都市近郊型农业发展方向,以农谷大道、252省道沿线两条产业示范带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板块建设为载体,加快生态畜牧、休闲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提升出两个以上产值超20亿元的产业集群。
沿着252省道,贾汪区按照“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点+风景廊道”点线面结合方式,积极“种”风景、全力“育”景点,形成了一条集农耕体验、蔬果采摘、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景观大道、富民大道、产业大道。
不仅如此,徐州贾汪区还立足资源禀赋,全方位、多角度激活乡村休闲旅游各环节,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打通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中秋前后,潘安湖街道马庄村香包文化大院格外热闹,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制作室、体验馆、展示销售馆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游客或在这里参观香包制作过程,选购喜欢的样式,或自己动手制作,体验创作乐趣。

“依托美丽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打造马庄香包、马庄春晚、马庄庙会等文化产业品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介绍,村里还出资租村民闲置的房屋,统一进行设计装修,改造成农家乐,吸引更多游客深度游。
统筹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整合休闲农庄、古村古镇、主题农园、乡土美食等资源,贾汪区已打造出“水韵马庄”“书香小吴”“印象四清”“田园磨石塘”等10个示范节点,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48个,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独特的画卷;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4个,打出“城市+乡村+景区”组合牌,形成了核心景区引领、次级景区配套、中心城镇支撑、村落廊道联结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徐州贾汪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坚定不移实施‘旅游旺区’战略,是在更高水平推动‘四区’并进全面转型的关键。”贾汪区委书记薛永表示,将紧紧围绕打造徐州市后花园这一定位,结合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提质升级精品景观景点,打造贾汪区旅游品牌,打出知名度、走出特色化,实现生态与旅游互促共赢。
综合贾汪融媒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