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重实干、扬“五风”、善谋划,徐州铜山“让民生更幸福”的举措更现实可感!

2021-10-2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李璐
2021-10-2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李昌海  胡明慧

不久前召开的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全面擘画了徐州市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于铜山区在“大力推动板块经济全面振兴”“完善科创平台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于新定位、新要求、新目标,铜山区迅速行动,围绕打造“江苏强区”,重实干、扬“五风”、善谋划,认真学习贯彻这次党代会精神,奋力开启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重实干  干出“强”的底气

宏伟的蓝图,唯实干,方能实现。“江苏强区”喊不出来,要靠实实在在地干。

抓好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徐州市党代会结束后,没出“十一”假期,铜山区由区委书记、区长带队,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集中赴徐州高新区、棠张镇、张集镇、伊庄镇、茅村镇、柳泉镇、利国镇等地,实地调研各地园区、道路建设和景观改造提升以及配套设施等重点工程,现场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项目建设是拉开高质量发展框架的重要支撑。徐州市党代会召开前,铜山开展三季度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党代会结束后,铜山四季度的项目建设观摩现场会,又在积极谋划中,继续晒成绩、比思路、强本领,“比学赶超”成为铜山发展新常态,助推铜山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建设。

“大干一百天”,是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在传达学习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会议精神时对全区提出的刚性要求,而这也正“变现”为铜山发展如今最生动的现实场景。

扬“五风”  凝聚“强”的精神

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围绕大兴“五种风气”,发出了争做学习研究的优等生、争做真抓实干的行动派、争做攻坚克难的突击队、争做改革创新的先行军、争做勇争一流的排头兵“五个争做”的号召。铜山区将弘扬“五风”作为锤炼新时代干部能力的重要指引,让勇于担当、善于攻坚、勇夺一流、善作善成成为新时代铜山干部的硬核特质,自觉扛起建设“江苏强区”的重大使命。

徐州市党代会结束后,铜山区领导干部大讲堂持续开讲。

对于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要求,铜山区科技局局长刘峤通过领导干部大讲堂拿出“铜山方案”——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强化科技创新主引擎作用,建立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一区(徐州国家高新区)一廊(大学路科技走廊)一谷(科技创新谷)一院(徐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格局。

聚力打造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徐州高新区“空天地”产业园,形成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支撑。

近几周,铜山各镇(街道)部门一把手在“铜山发布”上轮番亮相,谈思路办法,亮举措行动,用大兴“五种风气”,营造紧张快干、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区经发局将把‘强产业、抓融入、兴乡村、办实事’作为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着力点,加快构建‘三主(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端装备与工程机械、绿色冶金)一特(安全应急装备)两新(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先进制造业和科技服务、数字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节能和环保服务与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6+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全面对接中心城市功能拓展要求,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持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制定实施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群众最急、最盼、最需的领域,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工程,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铜山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谢井新在“一把手访谈”栏目中率先晒思路,亮承诺。

一把手轮番上阵,谈所思所想,摆不足短板,亮举措办法。以大兴“五风”,锻造过硬本领,铜山凝聚起打造“江苏强区”的精神动力。

善谋划  挖潜“强”的后劲

善谋者行远。越是宏伟的蓝图,越需细致的工笔勾画。

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后,铜山区密集举行全区重点经济指挥调度会、徐州高新区重点工作调度会、产业发展协商会等一系列活动,立足挖潜、增强后劲,精心谋篇布局。

在一次次系统谋划中,铜山的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精力更聚焦、标志更鲜明——将原来12条优势产业链整合为“三主一特两新”产业体系,抢抓新兴产业快速扩张机遇,深化优势产业“链长制”,培育壮大一批500亿级、400亿级、200亿级、100亿级的优势产业集群。全面构建“一区一廊一谷一院”科技创新格局,充分利用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汇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铜山“一环(环城镇区)一城(大许高铁新城)五大片区(美丽汉王宜居公园城市先导区、张集方特片区、吕梁园博园片区、大彭循环经济片区、铜山经济开发区千亿滨湖产城)”联动发展的城乡融合路径更加清晰——大彭、茅村、棠张三个环城镇率先融入主城区,全面拉开开发建设格局,高标准、高效率推进产城融合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打造美丽镇区样板,郑集作为重点组团中心镇样板、单集作为农业特色镇样板,以样板镇区建设,示范带动全区各镇街面貌全面提升。

在一次次精心布局下,铜山“让民生更幸福”的举措更现实可感——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三乡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家庭农场改革试点等为抓手,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让农民获得更大收益,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把教育现代化、三级医疗体系、“7+N”(“十四五”期间建设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养老中心辐射周边2-3个乡镇)养老服务体系等要求细化、实化,融入到明年的项目编排、资金预算、土地保障之中,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让“宜居福地”的现实模样越来越清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积极学习贯彻徐州市党代会精神,铜山将立足新定位,肩扛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全力打造凝聚铜山发展精气神的“江苏强区”。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