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来徐州赏汉文化,先访哪一座楚王墓?

2021-10-2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10-2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文/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部分图片由徐州博物馆提供

10月18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徐州汉楚王墓群作为江苏省唯一上榜项目,载入了中国百年考古的史册。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两汉400余年先后有13位楚王和5位彭城王分封在徐州。自1953年以来,在徐州已发掘和发现8处20座西汉楚王(后)汉墓,分别在楚王山、狮子山、驮篮山、北洞山、龟山、东洞山、南洞山、卧牛山。此外,今年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土山二号墓经专家推测,墓主有可能是东汉的第一代楚王。

1996年,徐州8处西汉楚王(后)墓以墓群形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徐州已建成4座遗址型博物馆,分别是龟山汉墓、狮子山楚王陵、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北洞山汉墓。此外,位于徐州博物馆内的土山汉墓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中,现有土山汉墓出土文物陈列厅、土山二号墓公众考古区域对外开放。

汉代崇尚厚葬,每一座汉墓都是王的地下宫殿,是了解徐州汉代历史和汉文化的宝藏。那么,来徐州旅游先访哪一处楚王宫殿为好?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旅游和文博界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狮子山汉墓:有俑有酒有故事

位于徐州汉文化景区内的狮子山汉墓在徐州已发现的楚王墓中是最有故事的。

汉文化景区集中了狮子山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以“汉文化”为景区命名可谓名符其实。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在一个景区就能看到徐州的‘汉代三绝’汉墓、汉俑、汉画,狮子山汉墓是许多游人探知徐州汉文化的重要窗口。”

入选“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狮子山楚王墓不仅是一座单独的墓葬,还有兵马俑陪葬坑等陵区。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此取土时挖到兵马俑陪葬坑,后来在此建造了兵马俑博物馆,以保护和展示楚王的“地下军阵”。此后,徐州考古人王恺等专家为找到主墓,经历了10年的地毯式搜索,终于在狮子山村民家的红芋窖下面找到了墓道,打开了在汉代就已被盗的狮子山楚王墓。

汉代的楚王事死如事生,既使墓葬被盗,仍给后人留下了叹为观止的文物。

狮子山楚王墓仿照楚宫“前朝后寝”的建筑格局,在山体中凿成“前堂后室”为主体的地下宫殿,御武库、钱库、印库、厅堂等大小12间,总计出土金、银、铜、玉等文物2000余件(套)。其中的金缕玉衣,用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玉片制成,玲珑剔透,经复制展陈后,被专家们公认是全国出土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质最好、做工最精的汉代玉衣。出土的兵器戈、戟、矛、剑等显示了冷兵器时代兵家必争地徐州的军事实力。

在徐州博物馆的大汉气象厅,有一组从狮子山楚王墓中出土的直径1米的陶瓮,据文物修复者介绍是用来盛放美酒的,将它们从碎片修复回原来的模样,“过程非常艰难,错拼一块就要重来”。

狮子山楚王墓发现近30年,围绕墓主人的争论一直没有间断。徐州博物馆科研部副主任陈钊收集了全国考古专家的论文60余篇。他说:“墓主人的确定,直接牵涉到墓葬年代和器物编年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研究早已超越了徐州考古范围,而成为全国考古界的学术热点。”

“备选”墓主中最有故事的当数西汉第三代楚王,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自杀的刘戊。刘戊的故事随着央视关于狮子山楚王墓的专家采访广为人知,然而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有考古学者认为狮子山墓主也可能是西汉第一代楚王刘交、第二代楚王刘郢等。陈钊称:“在狮子山北侧的羊龟山王后墓尚未获准发掘,墓主身份需等到更加翔实、有力的依据出现才能证明。”

龟山汉墓:有名有姓有留言

龟山汉墓是徐州已发现的楚王墓中唯一可以确定墓主身份的。在徐州博物馆展厅里,从龟山汉墓出土的一枚龟钮银印被重点展陈,“刘注”二字苍劲有力。

徐州虹桥国旅总经理俞虎介绍,从旅游市场看,狮子山汉墓和龟山汉墓是徐州最热门的两个汉墓景点,龟山汉墓的特殊建造吸引了对汉墓比较有研究的游人。

龟山汉墓1号墓和2号墓分别发现于1972年和1981年。走进龟山汉墓南甬道,一束纯红色的激光从甬道最里面直射出来,让游人看清甬道的直度。墓室南北两条甬道各长56米,两甬道平行,如将其向西无限延伸,其交点将在1000公里外相交,两千年前的先人智慧令人赞叹。

龟山汉墓仿照墓主人生前居住的宫殿建造,有庖厨室、乐舞室、储藏室、武器库、厕所、车马库等,凡是面积稍大些的墓室都有方形的石柱,以增加抗塌方能力。石柱经过精心雕琢,四面光洁平整。

发掘之初,考古专家推测龟山汉墓是西汉中期的楚王墓,但究竟是谁无法确定。这个难题被后来从民间征收到的一枚银印迎刃而解。当时拾屯公社的一位王姓青年在龟山汉墓的稀泥里捡到印章,后被徐州博物馆知道后,连夜汇报给上级,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顺利征集入馆。“印章不仅确认了墓主身份,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西汉中期楚王墓葬的形制规格、特点,对判断其他时期的楚王墓葬起到了标尺性的作用。”考古专家耿建军说。

1992年,在准备建龟山汉墓陈列馆之前,人们在拉出甬道内的一块块重达六七吨的塞石时,在南甬道西口第一列上部的塞石发现了楚王的“留言”——“第百上石”。

《徐州汉碑刻石通论》作者、徐州汉画刻石专家武利华介绍:“西汉碑石非常珍稀罕见,全国发现不足30件。徐州北洞山汉墓、狮子山楚王墓、驮篮山汉墓、龟山汉墓等都发现了塞石上有文字。”

写有“第百上石”的这块塞石上有阴刻隶书文字,纵向排列9行,共48个字。对于石上文字的内容和断句争议已久,武利华结合诸家研究将文字楷定为:“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如目劳也,仁者悲之。”

这句话的大意为:“我是个下葬的楚王,我向天发誓,我的墓中没有华服、金宝玉器,只埋了我的棺木及尸骨。后世贤大夫,当您看到此书,仁者会为我悲伤。”武利华说:“楚王的‘留言’不是为盗墓者设立的禳盗文,而是墓主楚王刘注有关薄葬的遗令,其意出自汉文帝刘恒的遗诏。”

北洞山汉墓:四进大院顶不同

北洞山汉墓位于京杭大运河北岸、铜山区茅村镇洞山村。由于远离市区,知名度远不如龟山汉墓和狮子山汉墓。但这一汉墓在汉墓研究者心中是一座不可不看的汉墓。

北洞山汉墓的形制在目前已经发现的楚王墓中最为特殊,其建筑风格迥然于其他。墓室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主体墓室,共有8间墓室;下层为附属建筑,有“四进院子”,11间墓室。

北洞山汉墓在历史中也曾被盗过。北洞山汉墓1954年被洞山村民发现,1986年进行了系统发掘。总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北洞山汉墓,结构复杂、规模宏大,主次分明。墓室中有侍卫室、仓库、更衣室、宴饮乐舞室、天井、凌阴室等,模仿楚王生前的宅院,应有尽有。

在徐州发现的楚王墓中,北洞山汉墓的建筑顶部最为独特,同一座墓葬里出现了原生顶、再生顶和人造顶三种。曾在徐州博物馆工作的考古专家周金波介绍:“原生顶在楚王墓中广泛存在,北洞山汉墓主体建筑的顶部即为原生顶。再生顶指工匠在建墓过程中,将原生岩石中裂隙等开凿成一定形状的凹坑,再用加工过的石块和石板进行镶嵌加固而形成的顶部结构,北洞山汉墓主体墓室墓门上方即为这种结构。人造顶指在建墓过程中,工匠把原生岩石初步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石块和石板,再用这些石块和石材来构筑墓室,由之形成的顶部结构,北洞山汉墓在附属建筑中运用了人字坡顶。”

北洞山汉墓出土有500余件(套)文物,其中彩绘陶俑异常珍贵。1986年,考古人员在北洞山汉墓7个石龛中发现了224件彩俑。它们因封土的遮挡躲过了盗贼的侵扰,封门又很好地阻止了淤土进入,存放在里面的陶俑保持了原始状态。

根据彩俑姿态或持物的不同,考古人员将这批彩俑分为拱手俑、执兵俑、背箭箙俑。执兵俑手中的木(竹)兵器绝大多数已经腐朽,个别俑手中还有涂朱漆的木棒。个别背箭箙俑双手也有遗留物,结合所背箭箙和手势,推测这些俑手中可能持有漆木弓。

这些陶俑的服饰色彩多样,有红、白、黑、绿、青、蓝、紫、绛等色彩,配置和谐,衣纹线条流畅飘逸。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目、胡须纤细如毫,甚至单双眼皮都可以清晰辨识。彩俑出土后,经过徐博科技文保中心对表面颜色进一步保护,部分陈列在徐博“俑秀凝华”厅,与展厅中央的乐舞俑隔空相望。

考古专家从墓中出土的玉衣残片等推测北洞山汉墓为西汉早期的楚王墓,墓主或为第二代楚王刘郢、第三代楚王刘戊、第四代楚王刘礼等。

土山汉墓:楚王身份待确认

于今年4月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土山二号墓,经专家根据墓室建造方式、出土文物断定为东汉早期王级墓葬。然而在东汉早期王的选择中,该墓主是楚王还是彭城王的问题尚未有确论。

1969年,人们在此取土发现土山一号墓,1977年发现主墓土山二号墓,2002年发现土山三号墓,土山汉墓被确定为东汉王级墓。从古代传闻范增墓、亚父冢,到现在考古确定为东汉王墓,土山汉墓的三个墓中葬有四人,他们都是谁?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答案。

“一号墓与二号墓位于同一个封土下,关系密切,从墓葬结构看其时代稍晚。”土山二号墓考古领队耿建军说,“一座王级墓葬中只会葬一个男性,至于土山汉墓中三个女性的具体身份,有待继续考证。”

土山二号墓首次在大型砖室墓中发现以铺设木板作横梁支撑的砌筑券顶方法,与后来比较成熟的利用券顶高差作为支撑的方法相比,应处于大型砖室墓券顶技术的初始阶段。建造者在墓室石墙上铺设木板作为券顶施工平台,施工完成后,还“废物利用”“就地取材”,将施工中使用的木板做成“室内吊顶”,成为墓室装饰的一部分。

土山二号墓历经43年三代考古人的接续发掘,徐州考古人王恺在2014年接受《彭城晚报》采访时,认为其墓主人是楚王刘英。

东汉初年,刘秀东征时在彭城设置楚郡,当时彭城得失无常,这个楚郡也只是有名无实。刘秀封许美人所生的儿子刘英为楚王,但刘英并没有马上到彭城来,而是过了十数年后才来彭城就国。刘英后被人告发招奸聚滑、有逆叛朝廷的意图,被废王位,后到丹阳(安徽泾县)自杀。住在彭城的刘英母亲许太后去世后,刘英的灵柩被礼送回彭城安葬,此时距他自杀已有15年。

分析土山汉墓三座墓葬的人物身份,土山一号墓女性有银缕玉衣,作为主墓的二号墓中的王有银缕玉衣,王后有铜缕玉衣。考古发现二号墓曾经被打开再次下葬死者,这也符合刘英的王后晚于其去世的史实。王恺老师的推测得到了许多考古专家的认同,然而墓主的最终确定还有待更多的证据。

土山二号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成为徐州已开放的汉墓景点的网红打卡地。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山汉墓考古发掘与展示利用工作,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规划建设“徐州土山东汉彭城王墓考古博物馆”,将三座墓葬连通展示,建成集墓葬展示、文物展览、考古体验、研学旅游等于一体的遗址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