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厚实的肩膀扛起新时代重任
◎ 平 洋
文学形象孙少安出自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中的孙少安是上世纪70、80年代双水村的一名生产队长,从13岁起就担负起家中生活的重担。在生活的磨砺中,孙少安锻炼出一手好庄稼活,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干事创业的激情,18岁就被村民全票推选为生产队长,后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带领村民开办砖厂,实现了共同富裕。孙少安永不气馁、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鼓舞激励了一代人坚定奋力拼搏、勤劳致富的信念,这一文学形象的塑造对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做好基层工作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新时代基层年轻干部要像少安一样经得风吹浪打。孙少安生长于农村,饥饿与贫穷的记忆贯穿了他的青少年时代,6岁起,就主动帮家里承担农活。13岁中考时,取得了全县第3名的好成绩,但因为家中实在无力担负学费,孙少安怀着对家庭的责任感,主动选择在家务农,放弃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生活的一系列打击并没有让孙少安自怜自艾、一蹶不振,反而激起了他把日子过好的精气神,后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成功抓住机遇带领村民开办砖厂,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孙少安的这种抗挫能力是当前年轻干部亟需具备的,基层工作全面且复杂,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成长经历相对单一,工作经验尚不充足,摔跟头、遇挫折的情况难免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年轻干部要像孙少安一样始终保持一股蒲苇般的“韧劲”,摔不坏、吹不倒、打不垮,在日常工作中勤思考、善总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时代发展为契机,及时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一名能带领群众过好日子的好干部。
新时代基层年轻干部要像少安一样练就过硬本领。孙少安在双水村受人尊重,最大的原因是他的庄稼活是双水村第一把好手,年年队里的产量都是双水村第一,这种过硬的真本事让孙少安站稳了脚跟,人人都夸一句“好后生”。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们,身处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线,这就要求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来处理好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从征地拆迁、扶贫救济、科学种养等,到宏观层面上的抓党建、促发展,无不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一毫虚假。广大年轻干部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年轻干部应练就过硬的本领,坚决摒弃现在部分年轻人中流行的“佛系”思想,拒绝“躺平”文化,在闲暇之余毫不放松学习提升,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认真严谨,心无旁骛,最大限度用好用活专业知识,在基层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为基层事业发展带来新活力,作出新贡献。
新时代基层年轻干部要像少安一样担起时代重任。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环境中,双水村大多数村民虽然解决了温饱,但在脱离了原有体制之后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把日子过红火的方向在哪里。这时孙少安站了出来,他及时把握住时代脉搏,带领村民大办砖厂,解决了双水村大量村民的就业问题。这种敢于担当作为的精神应当成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指南针。年轻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要在工作中大胆解放思想、勇敢甩开手脚,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和为民情怀,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就要在坚持原则、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勇于跳出常规思维,另辟蹊径,大胆突破。同时,年轻干部要主动到疫情防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的一线,在急难险重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尽快得到锻炼,增强干事胆魄,以“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意志力,“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气神,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能力,在基层沃土中汲取前行养分,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职责使命。
基层年轻干部是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新时代追逐理想、艰苦奋斗的“排头兵”。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年轻干部要在砥砺前行中不断磨砺自己,用厚实的肩膀扛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成长为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作者单位:沛县魏庙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