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苏北农房改善要做好『后半篇文章』——访省规划设计集团城规院村镇规划建设中心主任张培刚
◎徐报融媒记者 臧秀君
10月9日,记者采访了省规划设计集团城规院村镇规划建设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张培刚,就苏北农房改善的意义、取得成果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做好农房改善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展开了深入交流。
记者:实施苏北农房改善具有怎样的价值与意义?
张培刚: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江苏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十九大以来,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江苏是经济大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由于历史原因,苏北农村地区在省内处于相对欠发达的水平,农房质量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是提高苏北农民生活质量、满足苏北农民的迫切需求、推进全省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手段。
苏北农房改善推动了乡村要素集聚和资源集约。过去,苏北地区的部分村庄农房布局分散,户均用地偏大,土地利用率较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缺乏。农房改善使得原先分散居住的村民适度集中居住,退宅还耕后原有的零散土地实现了土地整理和规模经营,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有助于政府和村集体对土地的整体开发和利用。
苏北农房改善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苏北地区农房普遍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建筑质量不高,功能单一,水电、卫生设施配套不全,缺少节能保温等措施,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更谈不上舒适。通过实施农房改善工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明显提升,村庄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乡村风貌得到进一步彰显,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很大提升。
记者:您认为苏北农房改善工作进展顺利和取得这样的成果的关键是什么?请结合案例谈一谈。
张培刚: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各方重视、协同推进的结果,是“共同缔造”理念的体现。各级政府、技术团队、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到乡村建设工作中,激发了乡村发展建设的动力,促进项目的高效推进和高质量完成。
领导重视是关键。为推动苏北农房改善,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了“省政策指导、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原则,强化该项工作组织推动。2018年底,农房改善工作省级推进办公室成立,省住建厅为省推进办综合组组长单位,承担日常综合工作,为农房改善工作顺利推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以后,苏北五市更是将推进农房改善作为头等大事之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督导,成立专门班子,全部实行实体化运作,强化县(市)主体责任,提高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
科学规划是支撑。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依据已通过审批的镇村布局规划,选择保留村庄和规划发展村庄作为改善住房条件的村庄点,避免对搬迁撤并村进行设计,造成规划建设的浪费;之后,通过村民意愿调查,了解村民的切实诉求,制定符合当地需求、百姓满意的设计方案。经过各级政府联动推进、技术团队全程跟踪指导、村民自发参与建设,将规划设计理念贯穿到村庄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对规划设计工作重视、对规划设计成果的严格落实是保障农房改善高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配套是保障。在政策配套方面,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苏北五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了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如徐州市大力清理涉及农民安置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国家规定外一律减免;盐城市对项目选址、村庄设计、配套设施等要求逐一明确;宿迁市镇区安置项目原则上实行“统规代建”等。各县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邳州市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手续办理预审批流程图,保障和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为了减轻群众改善负担,出台鼓励搬迁政策,在物业管理上制定了新型社区物业管理办法,切实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沛县优化完善了配套产业政策,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获得工资性收入,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记者:未来,您认为政府应如何发力以更好地推进农房改善工作?
张培刚:推进农房改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解决好农民入住新社区后的生产生活问题,保持现有的改善成果。产业发展是村庄保持长效活力的保障,要加强对产业的重视,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渠道,并注重产业人才的培养,为推进城乡融合和繁荣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源泉。
推进农房改善,必须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着重深化基层党建,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模式,明确村干部牵头负责,村民自治委员会公开推选有威望、懂管理、善服务的优秀村民代表组成物业管理团队,并聘请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担任邻里矛盾调解员等。通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
苏北地区农房改善三年攻坚进入收官之年,但其“后半篇”文章怎么“写”仍不能松懈,农房改善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未来,我个人认为无论在苏北地区、苏中地区还是苏南地区,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农村发展阶段与现实情况,以满足农民群众住房改善需求为切入点,对农房改善工作作出科学必要的调整,让农民群众居住环境更舒适、生活条件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