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实力徐州
|
||
|
||
|
||
|
||
|
◎文/徐报融媒记者 孙冯燕
图片统筹/白雪
图/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刘冰 陈艳 齐浩 车佳
徐州,是阔大的,也是悠久的。
徐州通江达海,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徐州人刘邦从这里走出,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大汉王朝,从此汉族、汉字、汉服等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
徐州,是灵动的,也是青春的。
如今的古彭大地上,产业转型凤凰涅槃,创新创业浪潮涌动,中欧班列满载而去,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幸福美满……
一个充满自信和活力的实力徐州,正踏着“大风歌”节奏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走去……
●你看,轻装上阵的徐州产业,提速换挡——
传统优势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徐州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力实施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潘安湖畔开启了徐州汽车产业的新纪元……一家家污染企业的关门整顿,一项项高耗能项目的技改完成,一个个绿色产业的建成投产,老工业基地的包袱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与ICT、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1.7%、61.9%、39.1%、20.8%、65.9%和44.9%……一帧帧场景热火朝天,一串串数据催人奋进,一股股力量喷薄而出,在上半年的全市经济报表上,画出了一条美丽的上扬曲线;
中关村科技园设到了徐州,院士团队入驻企业,科技英才聚首彭城,高新区数量“苏北”第一,孵化器建设质量全省前列……一家家高新企业的引进,一个个科技项目的落地,一条条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徐州走上了创业创新的“快车道”!
这座曾经因煤而兴的城市,如何实现了华丽的逆转?
关键在于“舍得”二字。
“原先的这些企业都是纳税大户,关掉很心疼。但有舍才有得,挺过阵痛期,定会迎来艳阳天。”徐州干群这样说。
打响蓝天保卫战,煤炭去产能、钢铁去产能。讲政治、顾大局、果断去、主动调、加快转。徐州干群这样干。
全力构建 “6+4+N”现代工业新体系,把徐州打造成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徐州干群这样谋。
从老工业基地到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站在了“轻装前行、提速换挡”的新起点。
●你看,纵横交错的交通线,四通八达——
最多——“米”字形高铁枢纽已开通6个方向,高铁通达25个省会城市,与北京、上海、南京并列全国第一方阵,徐州成为全国高铁通达省会最多城市;
最早——地铁1号、2号线、3号线投入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6公里,成为淮海经济区首个建有地铁城市;
最大——航空开通6条国际航线,通达12个国际(地区)城市,观音机场成为淮海经济区航线最多、旅客吞吐量最大的国际机场;
最“远”——中欧(亚)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徐州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600列,徐州跻身全国开行城市前列。
这一个个“之最”,让徐州畅达全国、通达全球,物流人流,川流不息。
这里山高人为峰。回望“十三五”,10个高水平创业创新团队、100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500名高层次创业创新紧缺人才纷至沓来;立足“十四五”,徐州正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引天下英才聚彭城,创业创新的热潮奔涌。
这里车水马龙。市中心苏宁广场、金鹰购物中心等商业体内人山人海,“到徐州购物”成为周边群众的新时尚;三级甲等医院12家,居全省第二位,“到徐州看病”成为淮海经济区群众的首选。
这里朝发夕至。一家家重点物流企业、一个个大型物流园区、一家家品牌快递企业,建成淮海经济区医药、冷链、快递分拨集散中心,让“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了可能!
徐州,当之无愧地站到了淮海经济区的C位。
●你看,『徐州号』中欧班列,风驰电掣——
2015年12月22日,第一列徐州中欧班列驶向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是徐州班列启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徐州中欧班列的开通架起了徐州至欧洲的“连通走廊”,打开了徐州对外贸易的“国际通道”。
2020年7月30日,淮海国际港务区正式成立。建设内陆国际化枢纽经济新高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区域样板、全国东西对外开放门户、淮海经济区崛起引领区、开放型经济改革创新示范区……淮海国际陆港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0年11月28日,伴随着清脆的汽笛声,满载货物的徐州—德国汉堡班列,缓缓驶出徐州铁路货运中心铜山货场,这是第600列徐州中欧班列正式起航,也首次打通了徐州到欧洲经济中心的陆路通道,标志着徐州中欧班列从此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列车飞驰,载着徐州产品“走出去”、异域产品“走进来”,更载着古老的徐州在开放的大道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你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熠熠发光——
徐州地处南北文化交汇地带,楚韵汉风兼容并蓄,骨子里流淌着重情重义的血脉。
历史上的徐州人文荟萃,名家辈出。一代词帝李煜、军旅音乐家马可、国画大家李可染等,可谓群星璀璨。李白、韩愈、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或仕宦或游历,为徐州的城市文脉注入了汩汩清泉。
如今,历史的文明照进了现实。
街道,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大街上,车辆各行其道,人们走在斑马线上,按照信号灯过马路,“清闲”的文明交通志愿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的文明。
市民,互敬互爱、笑容嫣然。在徐州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珠山景区,坐落着一处“好人园”。那里好人如云,赵宝、潘颖、周长芝等好人,用平凡的形象和不平凡的事迹,让好人文化成为徐州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城市,近悦远来、生机盎然。良好的城市环境、井然的社会秩序、和谐的人际关系、高素质的人民群众,让徐州越来越受投资者的青睐。
文明,铸就了这座城市的灵与魂,成为这座城市的“软实力”,为徐州发展注入了不竭源泉。
“天问”已抵达火星,“神十二”成功飞天,光阴之箭穿越年轮,抵达2021。
“力争到2025年经济总量跻身万亿元城市行列”——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开始书写实力徐州波澜壮阔的宏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