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是始终坚守的情怀
◎本报评论员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矢志为民造福”“始终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21次,成为念兹在兹的主题,坚持“人民至上”的情怀贯穿报告始终。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到“大胆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徐州特色、顺应人民期盼的现代化路径”,从“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到“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殷实、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体现在造福徐州百姓的方方面面,写下了生动而温暖的注脚。
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当前,徐州正处在深化转型、提速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既拥有战略机遇,也面临巨大压力,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开创徐州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如何切实增进百姓福祉?如何办好民生实事?……每一个问号背后,关联着徐州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也牵系着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解决好这些问题,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就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切实解决好人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如此,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市人民,才能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全市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
产业为基,富民为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质量决定着人民生活的品质。锚定建设产业强市目标,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徐州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更好实现,也关系到民生福祉能否长久稳固。展望今后五年发展格局,我们要紧扣产业发展这一关键,深入实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抢占产业发展“智”高点、加快建设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徐州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越好,徐州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步伐就越快,生活也将更加殷实、更有品质。
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是打造区域中心的题中之义,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有效举措。面向未来,我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基层就医便利性、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建成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凡此种种,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瞄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既顺民心、更重民意,就能为增进民生福祉找到持久动力,用千万徐州人民“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支撑起更加美好的未来。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面建设实力徐州、创新徐州、美丽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的宏伟蓝图已然展开,依靠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徐州百姓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用心用情用劲用力解决徐州人民关心、担心、忧心的实际问题,既谋民生之利,又解民生之忧,“五个徐州”建设的发展目标,充分展示了徐州担当、徐州作为,充分彰显了徐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正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徐州的发展进步才能更好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徐州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