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产业是鲜明导向
◎本报评论员
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徐州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上,已走过万水千山,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和令人信服的成绩。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仍然需要以产业发展为战略突破口,树立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全面夯实徐州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根基,为徐州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建设产业强市是徐州当下的发展主题,也是徐州决胜未来的根本所在。破解这道关乎发展的命题,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响亮作答——牢牢坚守“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深入实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工业倍增工程,为实力徐州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树立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首先要准确理解、精准把握主攻方向。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我们要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做大做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强化全产业链布局,以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要加快构建“6+3”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要创新项目招引机制,强化精准招商,在各类项目特别是百亿级项目招引上不断实现新突破。要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形成数量显著增加、结构更加合理的企业梯队。加快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主城区都市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显著提升板块经济对全市发展支撑力。
树立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必须持之以恒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环境对于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通过大力弘扬“五种风气”,激扬全市各级干部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水平,为担当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增强他们努力奔跑的动力和底气。要紧密结合“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力量,激发广大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人人争做“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建设者、监督者、维护者,共建共享更加殷实、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树立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关键看能否真正投身产业发展主战场。产业强市是干出来的,是我们最应该干、最能够干、也是必须干好的事情。我们要拿出100%的努力,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到产业建设上来,把心思和智慧用于创造性开展工作,把身影和汗水留在招商前沿、项目一线、企业车间,把这些地方作为各展所长、奋勇争先的竞技场,招引项目不拖沓、服务企业不推诿、政策兑现不打折,在攻坚克难中推动产业建设步步向前。
建设产业强市,是人心所向、当务之急,更是时代要求、大势所趋。目标已经确定,路径已经明晰,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导向、中心工作,用主动的担当、创新的举措,助力我市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骄人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