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好商量”: 打造“善治徐州”金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也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专门协商机构既是政协性质、定位、职能的承载平台,也彰显了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市县政协工作,首先要把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性质、定位突出出来,寓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凝聚共识于协商之中。突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既体现了政协性质定位的本质要求,也找到了市县政协履行职能的有效载体和抓手。
把牢“好商量”正确方向
近年来,徐州市政协牢牢把握市县政协主要工作是协商,主要工作方式是“搭台”,工作主旨是双向发力的定位,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徐州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打造新的特色品牌,努力使专门协商机构“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
出台《关于制定徐州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的办法》,市委连续3年把制订政协协商计划列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通过党政领导点题、面向社会征题、专委会荐题、主席会议议题等方式,形成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经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后,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联合印发实施,推动政协工作与党委、政府工作有效衔接,做到党委要求什么、政协就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协就帮什么。调研视察选题面更宽了,涉及领域更广了,各项履职成果质量更高了,许多意见建议进入了党政决策程序,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拓展“多商量”
载体形式
研究制定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工作规则,进一步提升例会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强化全会整体协商,连续两年邀请市委主要领导深入相关界别,看望委员并参加小组讨论;组织全体政协委员集中视察徐州综合保税区、轨道交通建设等重大项目和为民办实事工程,让委员实地感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变化;制定政协全会大会发言工作规则,按照质量第一、党派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县(市)区政协和委员中遴选高质量材料进行口头发言,邀请市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党政主要领导认真点评委员发言,及时回应委员关切,与委员面对面协商互动,提高了全会协商的层次和水平。改进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增加委员发言环节,每次议政性常委会议都组织委员围绕议题进行集中发言,邀请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并参加协商讨论,提升会议协商成效。近两年,共安排31名政协常委、委员和5个县(市)区政协,围绕12个协商议政课题进行了发言,提出真知灼见。推进立法协商,先后组织近百名委员围绕《徐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徐州市安全生产条例》《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等开展座谈交流和协商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补充意见。
提升“真商量”实际成效
坚持基础性、普惠性、可实现性原则,制定《提案控数量、提质量十条规定》,创新开展提案调研月活动,严格审查立案标准,严把提案质量关,杜绝人情案、照顾案、凑数案,推动提案数量由以往的每年700余件,变为每年的400余件。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党政领导全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已3次领衔督办重点提案,累计领办重点提案68件。首次开展“提案线索双征集”,修订《提案工作条例》,完善提案工作“1+3+1”评价体系,出台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的提案办理评价办法,对重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实现办理成效最大化。换届以来收到提案2747件,立案242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创历史新高。
健全“善商量”制度机制
依托界别特色优势,推动界别协商与协商议事工作有机结合,制定《界别协商议事办法(试行)》,推动27个界别协商议事室建成并运行,进一步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共青团和青联界积极探索以界别为主导的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积极组织委员先后赴鼓楼区九里街道、泉山区王陵街道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有效参与基层协商议事。妇联界别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先后赴铜山区、鼓楼区开展专题调研,聚焦广大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需求新期盼开展协商议事,取得了良好成效。
增强“会商量”能力本领
在全国政协、省政协精心指导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之路,把协商议事会议打造成了党委政府的“好帮手”、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委员履职的“新平台”,为打响“有事好商量”协商民主江苏品牌提供了徐州经验、作出了徐州贡献。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两次作出批示肯定,省委娄勤俭书记三次作出批示表扬,省政协黄莉新主席将其誉为“有事好商量”协商民主徐州“金名片”。目前,全市163个镇(街道)、2709个村(社区)、18个省级以上园区实现了协商议事全覆盖,创建企事业协商议事室240个、界别协商议事室120个,开展协商议事2.5万余次,达成共识3.2万余项,推动解决问题3万余个,全市信访集访量连续两年同比下降30%以上,有效助推了发展、惠及了民生、凝聚了共识、促进了和谐。在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省政协有关会议上先后10余次作了典型发言,《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学习强国》等30余家主要媒体作了宣传报道,上海、海南、云南、南宁、贵阳、兰州等180余家省市政协专程来徐或来电来函借鉴学习,多名同志受邀赴外地授课,宣讲协商民主实践经验,传播协商民主文化。这项工作已经写入了省、市委20余份有关文件,我市相关制度文件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材料列入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务虚会材料汇编,《中国政协》杂志刊登全国政协课题组撰写的相关调研报告,均给予充分肯定,有力地提升了徐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打造“好商量”徐州名片
市政协办公室主动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及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强联系,跟踪了解政协协商成果的领导批示和部门办理情况,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委员进行通报反馈。对政协报送的建议案、专项建议、重点提案、调研视察报告、社情民意信息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主动签批,要求有关部门全力抓好督查落实。上半年,开展调研视察、重点提案督办20次,报送建议案、调研视察报告、社情民意信息专报等12件,市党政领导批示15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需要完善制度机制。对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定。”“要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提高协商实效。”加强和完善政协协商活动制度机制,是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保障。市县政协应该制订协商计划和协商活动的工作要求,做到协商前有调研,协商中有党政部门与委员、界别群众的互动,协商后有成果的报送和跟踪,确保协商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实践证明,“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是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政协协商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推动政协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序实践的创新探索,契合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符合市县政协的职能定位,切实把“人民政协为人民”落到了实处,充分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独特魅力。
(徐州市政协理论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