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与传承践行研究
◎陈良
王杰以生命熔铸王杰精神,它内涵的信仰、担当和自我革命品质赋予其鲜明而深刻的当代价值。当前,汲取王杰精神养分,激发人们坚定信仰、勇于担当,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适逢其时。
一、王杰精神的理论阐释
王杰精神,是以革命烈士王杰名字命名,对其在平凡岗位上表现出来先进思想、高尚品格和优秀品质的高度凝炼和概括,是人格化的精神成果。它包含“一心为革命”的政治忠诚、“两不怕”的革命大无畏、“三不伸手”的道德情操、“人生四问”的价值追求。其中,政治忠诚是灵魂,革命大无畏是特质,道德情操是内核,价值追求是本质。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王杰精神。
二、王杰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是要求,更是责任、使命。
(一)信念坚定跟党走
“一心为革命”诠释了对党的矢志不渝。学习王杰精神,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心信念。
(二)舍生忘死勇担当
舍生忘死扑炸点,彰显的是舍我其谁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 特别是在新时代,身处“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甘于担当。
(三)自我革命为镜鉴
“‘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要想在为民干事创业的岗位上走得长久,就必须认清自我,牢记告诫,自觉地用“三不伸手”照一照“我是谁”,强化自我定位,牢记公仆本色、党员本分、干部本业,增强自我革命的自觉。
三、王杰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死观教育
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死观的理论阐释,为新形势下“两不怕”精神培育提供学理支撑和理论指引;另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死观的理论武装。围绕“为谁而死”这一核心价值取向,明晰牺牲的本质与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二)主题教育赓续精神
王杰精神历久弥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邳州提炼“坚定理想跟党走,勇猛精进争一流,舍生忘死为百姓,一身正气不伸手”;“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邳州强化“矢志不渝忠于党、昂扬向上勇担当、一心为民常镜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邳州要求做到:一心向党守初心、敢做善成担使命、对标先进找差距、崇尚实干抓落实;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自我革命。
(三)社会评价强化
一方面,在社会上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让英雄精神获得高度的社会尊崇和荣耀。另一方面,激发全体人民,不避苦累,以牺牲奉献回报社会和人民。用显性行为引导群众确立人生奋斗的理想和目标,为群众投身创造历史的活动提供典型示范。
(四)融入社会生活
从王杰牺牲的那天起,在这片他献出宝贵生命的土地上,“王杰”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种精神、信念的象征。
“活着的王杰”李彦清,身残志坚,作报告2000多场,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日记;王杰精神研究会,16年来高擎精神大旗,传唱英雄故事;疫情防控战场的逆行者、脱贫攻坚战线的先行者、文明创建的志愿者、平安和谐的守护者……无不闪烁“两不怕”精神之光。
岁月无痕,丰碑永存。王杰精神已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人格化塑形,如同奔流不息的运河水,汇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潮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邳州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