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时期党的群众动员工作及经验启示
◎孟 艳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就必须扎实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群众建功新时代。
一、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群众动员的工作史
建党之初,党的中心任务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为无产群众奋斗”。为此,党把联系群众、唤醒群众、发动群众作为群众动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发出了“为天下劳苦谋求幸福”的动员令,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工农群众革命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提出并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阐述了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就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实践中,党放手发动群众,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是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期间,党不断完善土地政策,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各项具体政策,实现好维护好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动员起千千万万的生力军,覆灭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全面动员群众,迅速医治了战争的创伤,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中,党基于对民族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又带领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二、现阶段党创新群众动员工作的路径选择
珍视和学习历史经验,坚持党的群众动员工作的政治性。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革命与建设中形成群众动员工作的优良传统,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今天,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学习党的群众动员工作宝贵历史经验,突出并大力增强党的群众动员工作的政治性,使党在新时代的使命真正成为全体民众的共识。
群众动员工作的价值取向要融入时代主流。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与时代发展的主流方向是一致的,因此群众动员工作的价值取向融入时代主流,是其工作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从群众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组织动员人民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其价值取向都充分地融入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主流之中。
完善对话协商和民主决策机制。流畅的沟通是群众动员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这一条件的优化又有赖于对话协商和民主决策机制的完善。从徐州社会来看,基层通行的大调解、社区普遍进行的民生月谈和协商议事会活动等,都属于社会沟通和社会对话协商的重要形式。在民主决策中,特别是公共事务和社会政策的制定,都需要组织利益相关方以平等的机会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这也是保证社会公正、实现更好地动员群众的重要方式。
实现党的群众动员工作方式的创新。要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活动,建立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网络联系渠道,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增强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要畅通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民主渠道,使群众的智慧进入决策过程,增强决策的活力。总之,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群众动员职能,为伟大梦想的实现组织起浩浩荡荡的生力军。
(作者系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