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勿忘国耻 铸盾为民

2021-09-1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1-09-1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尹思源 见习记者 张雷 特约通讯员 梁亮 魏化征 刘影

9月18日,上午10时整,防空警报再次在我市上空响起,在淮海大地上回荡。

勿忘,这一日!

1931年9月18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那些颠沛流离的同胞们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用鲜血把一片片沃土染成了红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双双渴求和平的目光,为拯救民族危亡,奋起反抗,奔走呐喊。

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今天,彭城大地再次响起声声警报、阵阵钟声,这是激励我们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提高全民国防观念、防空意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步伐,筑牢徐州人防安全堡垒。

这也在提醒我们,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回眸 笃定前行再次出发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军事战略重镇,在近代战争中,徐州是中国最早遭到空袭的地市级城市之一,在北伐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直到徐州解放初期都曾遭到空袭。

“七七事变”后不久,侵华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全线,控制陇海线,并沿陇海线西取郑州,再沿平汉线南夺武汉,进而占领整个中国,把夺取徐州作为首要战略目标。1937年8月12日,日军飞机沿津浦线飞抵徐州上空进行军事侦察。8月14日,日军3架飞机轰炸睢宁县睢城南关。此后,日军对徐州的空袭频率越来越密,规模愈来愈大。为应对日军空袭,铜山防空指挥部指挥徐州军民开展防空袭斗争,鸣放防空警报,组织消防灭火、医疗救护、构筑防空洞(壕) ,开展防空知识宣传,实行灯火管制、交通管制等。这是徐州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防空袭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徐州市政府建立了防空司令部,重新组编市防护团。将市区及所辖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铜山县、邳县、宿迁县、睢宁县划分为内外围9个防空区,每区成立一个防护团,下设监视队哨。

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在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对徐州市区、贾汪、新沂等地进行过多次空袭,造成群众和军人重大伤亡。徐州解放后,人民企盼结束连年战争的苦难,过上安宁和平的新生活,但国民党军队多次派飞机空袭陇海、津浦两车站、铜沛路北西阁里等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48年1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州市警备司令部成立后,为应对国民党军队飞机的空袭,规定了9项防空办法。

1949年1月13日,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后,徐州市人民政府特拨粮8100余斤救济被炸灾民;陇海铁路25名员工冒险抢修被炸路轨,当日照常通车;津浦电气段员工,加班加点,仅用6天时间就全部修复被炸毁的电灯、电话。1月24日,市防空委员会成立,即日决议防空事项四则。1950 年,市警备司令部制定《徐州市防空工作初步意见》,对空情报知、防空警戒、高射机枪部署、群众防空教育、灯火管制及消防、救护等提出了具体意见。

1950年11月18日,中共徐州市委员会决定成立徐州市人民防空委员会,从此,徐州人民防空工作揭开了新的篇章。

从应急建设到长期准备,从行政推动到法治推动……70多年来,徐州人防在几代人防人的辛勤耕耘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各项工作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防空事业也在这历史洪流中滚滚向前,不断书写自己的华章。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徐州人防一路走来,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在探索中成长进步,在奋斗中日益壮大,在创新中铸就辉煌。

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徐州人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恪守“人民防空为人民”初心,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主动融入军事斗争全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防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深入推进,防空袭斗争能力不断增强。

人民防空是关系国家安危、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防战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徐州人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任务不动摇,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以战统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继续向着实现人防高质量发展、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目标阔步前进。

展望 锚定而动强势启航

今年以来,市人防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防空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年初谋划确定了“十二项”重点工作任务,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大兴“五种风气”,全力推动“十四五”人防工作强势开局。

聚焦协同发展,提高应急备战能力。2020年12月,在省人防办和市委市政府的合力推动下,市人防办组织召开淮海经济区人民防空协同发展座谈会,四省十市人防部门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淮海经济区人民防空一体化发展机制正式形成。今年,市人防办继续探索人民防空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子方法,深入谋划“铸盾徐淮—2021”淮海经济区人民防空综合演习,探索区域联合防空指挥协同,研究检验联合指挥、跨区支援、协同保障等作战行动。

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工程建设效能。老旧人防工程是历史遗留的宝贵财富,市人防办以战备化功能恢复、产业化开发利用、综合化服务民生、内涵化保护生态为目标,对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卧牛山、子房山、户部山3个老旧坑道实施维修、加固、改造,改造将使原本老旧的人防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战备功能。通过改造,卧牛山人防坑道开发利用项目将建设成国际酒文化博览馆,云龙山人防坑道开发利用项目将建设成室内卡丁车运动项目,户部山人防坑道拟打造成全国首个人防坑道地下娱乐和商业为一体的街区,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标识标注是群众识别有效使用防护资源的有效载体,今年,市人防办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老旧人防工程标识标注,使标识更加具体、丰富、成系列。市人防办不断强化人防信息化建设,全力开发人防工程平战转换辅助决策系统,以人防战备数据建设与分析为核心,基于大数据、BIM等技术,构建“一张态势图”人防信息化体系,实现工程数据规范化、转换预案数字化、典型工程可视化的目标。

聚焦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人防法治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市人防办深入推进人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组织参加了2021年法治嘉年华活动,现场发放人防法律法规知识手册1000余本,并接受了市民咨询。更换社区人防宣传栏200个,继续向中小学生免费发放人防知识手册,徐州市防空防灾科普体验馆继续免费为广大市民、学生提供防空防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今年已接待参观体验人员3000余人。结合“9·18”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在地铁1、2、3号线全线路站厅、站台及车厢内液晶电视屏播放人防公益视频。此外,人防文化宣传长廊、卧牛山人防主题公园、卧牛山人防坑道,也已成为徐州人防宣传教育的新名片。坚持规划引领,徐州市“十四五”人防发展规划和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取得重大成果。

聚焦学悟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以“注重实处用力、注重深化认识、注重示范带动、注重氛围营造”“四个注重”为着力点,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人防办注重氛围营造,创新方式方法,与省人防办开展“共学共建、联动联促”活动,赴延安举办“革命圣地学党史、牢记使命为人民”的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教授专题宣讲党史、改革开放史,开展人防党史知识竞赛,组织全市人防系统“学党史、强党性、当先锋”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了11个项目,其中学校人防体验馆建设项目被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第二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奋进新时代,焕发新气象。今天,人民防空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徐州人防将一如既往地贯彻“十四五”人防发展规划,主动融入军事斗争全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人防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切实筑牢人民防空“地下长城”。

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人民防空因战而生,为战而备,向战而行。徐州人防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切实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标杆抓发展,弘扬新风勇争先,奋力推动“十四五”新跨越,为徐州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共同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的现代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