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树牢『两个至上』 统筹『两件大事』 奋力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2021-09-1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09-1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之年,市委、市政府从年初就鲜明提出将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作为总抓手、总牵引,进一步打牢安全发展基础。市应急管理局作为牵头抓总部门,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大力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牵头唱响安全发展“合奏曲”,系统谋划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工作格局,倾力打造“让城市更安全、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安全品牌,全市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持续压降,安全生产形势始终保持平稳态势。

一、坚持系统集成源头治理,精准根除安全发展“老顽疾”。安全生产工作面广量大且纷繁复杂,必须系统思维、聚焦源头、靶向治理,精准解决一批影响安全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结合“三年大灶”,精准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不断巩固安全生产专项“一年小灶”成果,高标准、高质量转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牵头22家部门持续攻坚整治,深化拓展15个风险突出领域专项治理,特别是针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粉尘涉爆、涉涂装作业、城镇燃气、道路运输、建筑施工、地下空间等事故易发领域,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强化安全监管。细化245条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任务,牵头41家部门和各板块攻坚克难、快干抢干,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化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综合整治,牵头16家部门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21个行业领域内的19383家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全部形成“一图一表”。常态化选派专业人员驻守煤矿企业,建立煤矿企业定期安全“体检”和交叉互查制度。对全市粉尘涉爆企业开展“攻坚月”整治行动,全面深化防爆、消防和电气联动“会诊式”综合整治;对涉涂装作业企业建立涂装作业前综合点检确认制度,系统治理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健康等方面的问题。结合“风险报告”,精准辨识管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针对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不到位、政府部门掌握不精准等问题,全面完成2089家规上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报告,加快推进37994家规下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在全市冶金等工贸、危险化学品和矿山领域开展安全风险上报平台用起来、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公示栏竖起来、安全提醒小喇叭响起来、安全风险隐患降下来“三起来一下来”安全提升行动,同时创新拓展非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推动实现全行业、全领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可视化、制度化、常态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精准破解百姓急难愁盼安全问题。针对用电不安全而诱发的火灾问题,全力推进实施“安电惠民”工程,对全市59.3万农户全覆盖安装漏电保护器,居民家庭电器火灾同比下降48.2%。在此基础上,对全市56万余家中小微企业和相关行业领域延伸开展“安电惠企”工程,系统集成整治电器设备老化、超负荷用电、电线私拉乱接等各类火灾隐患,从源头上遏制“小火亡人”事故。针对桥梁安全风险隐患,创新实施“桥长制”,分级分类明确“桥长”职责,统一竖立桥长责任公示牌,全面消灭“无主”桥梁。主动靠前推动未经消防审验既有建筑安全综合整治,创新解决路径,分类开展治理,改变以往“一关了之”的做法,切实统筹解决好安全和发展的问题。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技支撑,奋力激发安全发展“新动能”。高点定位安全发展规划。立足于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高站位、高起点编制“十四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于一体的专项规划,明确14项重点任务、11个重点工程和12个重点项目,突出机制构建、体系完善、系统治理、科技赋能、改革创新、本质安全和基础建设,为未来5年提升全市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提供保障。高效赋能安全监管。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建设“五位一体”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并实行“网上在线执法”。持续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推广煤矿井下“三违”智能抓拍系统,从根本上防止群死群伤事故发生。结合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全市安全应急产业链集群优势,在交通运输、矿山、城市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应用一批基础性、紧迫性的安全产品、技术和服务,为安全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围绕全市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链的“卡脖子”技术,及时对接产业链制高点,精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重大项目,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真正用科技支撑安全发展,切实畅通安全应急产业“内外循环”。高度融合建设安全应急平台。加快推进安全监管总平台、城市预警总平台和应急指挥总平台建设,汇聚融合危险化学品、矿山、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数据和应急领域各类监管数据资源,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生态环境、消防救援、交通等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实现监管平台集成统一,切实提升智慧安全水平。

三、坚持超前谋划协同高效,时刻当好安全发展“守夜人”。全面落实灾害防范措施。落实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牵头职责,围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农业灾害、森林防火、气象灾害等方面,定期会商研判防范应对措施。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频繁发生的强对流极端天气,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时刻保持应战状态,坚决打好防汛抗台主动战,从细化责任落实、预警信息发布、科学指挥调度、应急协调联动、受灾群众救助、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抓细抓实抓好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未受到影响。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以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加大装备投入、定期演练培训等工作为重点,建立以综合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协同、社会力量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支持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徐州队、苏北消防救援基地、徐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建设,提升专业化保障能力和现场救援能力。全面优化应急处置机制。围绕气象灾害应急会商、自然灾害灾情管理、救灾物资调拨、预案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制度机制。发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山东、河南、安徽等10个城市的合作,积极探索构建统一指挥、快速反应、高效联动的大应急联动格局。健全全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备足备齐应急物资,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四、坚持聚力造势多维发力,切实打通安全发展“最末端”。着力打通责任落实的“最末端”。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才能牢牢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我们细化研究编制了重点行业领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操典》,努力把“主体责任”夯实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环节”;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真创建、真运行;强力推动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民用爆破物品、建筑施工、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同时,牢固树立严格精准执法就是最大营商环境的理念,通过全时段、全覆盖、全领域的精准执法,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杜绝亡人事故发生。着力打通安全文化的“最末端”。深入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互联网+安全培训”等宣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新媒体等途径,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知识,不断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特别是新《安全生产法》正式颁布实施后,组织开展“十个一”专题宣贯活动,推动安全理念更加牢固、安全氛围更加浓厚、安全行为更加自觉。着力打通安全治理的“最末端”。发挥好社会治理网格员、安全员、灾害信息员、派出所警员、保险理赔员“五员”作用,开发“安全网格员”手机APP平台,通过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模式,切实构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网格化”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的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五种风气”,全面提升“四种能力”,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强势开新局、奋力争一流,为“五个徐州”建设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作者系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