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中育先机开新局
◎本报评论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大兴改革创新之风,就是要引领各级干部摆脱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坚持改革破题、创新制胜,创造更多的徐州典型、徐州经验。
改革是打造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激发新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
尽管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但仍存在传统发展动力减弱、资源要素制约显现、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有待提升、需求拉动仍显乏力、民生质量仍需提升、地区发展仍不平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存在的短板弱项,着眼“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我们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我们需要拿出勇往直前的魄力,根据发展需要,大胆探索创新,在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减少管理层级、理顺机制体制、减少推诿扯皮等方面狠下功夫,在推动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外需求、保障民生、推进县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等方面狠下功夫,激荡起强劲的发展新动能。
困难越多,我们越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简政放权,更大力度激活发展潜能,特别是要以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一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构建权责一致、责任到人的制度机制,形成更加科学、合理、顺畅的管理架构。
创新是增创竞争新优势、挖掘增长新动力、开启发展新空间的必由之路。
要摒除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惰性思维,敢于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先行先试,通过大胆创新创造破解难题制约、赢得发展先机。尤其是要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真抓实干表彰奖励上下功夫,在抓好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无废城市”、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质量强市等试点示范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上争取的力度,积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心城市建设、农业农村改革、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商事制度改革、自贸区改革、数字城市等方面争取试点示范,为其他地区提供创新范例。
当然,改革的节奏与着力点,要冲着实际问题去。古语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利于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改革创新也不例外,在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创新而创新,要蹚出破解各种矛盾难题的新路子,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民谋实事,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创新向来是没有一帆风顺的,要买好“意外险”,为敢想者卸包袱。我们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用好“三项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引导广大干部既勇于担当、大胆创新,又注意改正错误、少走弯路,放开手脚改革创新。
改革永远在路上,创新没有休止符。近期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十四五”专项规划,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了“五个徐州”的美好蓝图,更包含了大量的改革创新举措。落实好这些改革举措,必将激发更多创新成果,孕育无数发展机会。改革创新再出发,徐州一定会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