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畸形粉丝文化,共建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提出了例如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禁呈现互撕信息等10项要求。
全民狂欢视域下,新媒介带来了社会和行业的革新,但娱乐至死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产生网络环境乌烟瘴气、不良粉丝文化等社会现象。粉丝文化是个体或者群体对虚拟或者现实的对象产生的崇拜、追捧等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引发无偿劳动时间付出和消费等行为,是依托于大众文化滋生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资本的博弈下,粉丝文化已变得畸形。
畸形的粉丝文化谁来买单?
娱乐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粉丝文化的产生,但资本的利益化使得粉丝文化畸形。近年来,各类综艺节目、电视剧等多选取有流量、有噱头的明星参与出演,甚至为了流量不惜制造矛盾。另外,微博、知乎、虎扑等网络社交平台设置明星类榜单,无形之中造成粉丝为了偶像买数据、造数据,冲代言销量,诱导骂战。行业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造成了商业资本获取逻辑的恶性循环。
数字技术的革新,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体都可以通过手中的“麦克风”公开发布、传播各种信息。过去的传播更多是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现下社交媒体的迸发式增长,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传播格局。当粉丝作为个体时,他们也许能够更加客观中立的面对信息,但一旦进入到整个粉丝群体当中立刻化身为乌合之众,群体情绪的感染、暗示、模仿使得他们不再冷静,产生谩骂、侮辱、人身攻击等越轨行为。
后真相时代,情绪跑在事实前面,人们关注的焦点发生偏移更多关注情绪的宣泄。微博作为粉丝用户最多的平台,发生粉丝文化畸形的状况也层出不穷。不少娱乐圈的营销号都集中于此,甚至争夺流量引发粉丝圈层之间的矛盾,引发“路人”也不得不参与到几轮骂战之中。
纠正畸形的粉丝文化,共建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政策的加持和社会层面的共治,加强网络空间环境治理的长效化机制,让政策真正落地开花。另一方面,个人应当提高自身素养,拒绝畸形的粉丝文化、无底线的支持,以健康正向的文化涵养自身。多维度形成合力,共治共建健康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王俏俏)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