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共治与创新:构筑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传播新格局

2021-09-04  来源:  编辑:李璐
2021-09-04  

自2008年以来,教育部联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以不同主题为出发点融入教育课堂,生动且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要求,“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一论述生动阐释了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也深刻揭示了国家和民族做好青年人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突出位置。做好未成年和青年群体的思政教育,就要构建以家庭、学校、社会等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式的教育阵地,让正确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好思政教育的精准化传播。精准化传播即个性化传播,两微一端的数字媒体背景下,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新型媒体的兴起与爆发式增长改变了青年群体媒介使用的偏好与频次,他们习惯于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感知信息、传播信息。因而,青年群体的思政教育要做好个性化定制,针对他们所偏好的内容、主题进行全方位传播,才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真正价值。

做好思政教育的艺术化传播。艺术化传播即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创新式传播。传统意义的思政教育多为课堂的照本宣科,缺乏教育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新形式的思政教育以青年大学习、微电影等各种教育形式的出现,将传统的教育内容进行故事化的内容表达、形成更具沉浸式的表达框架,容易引起青年群体对思政教育的关注,甚至形成广泛的二次传播,有效提升思政课堂的传播效果。

做好思政教育的借势传播。借势传播即借助社会热点,在关键的时间节点顺势进行信息传播。2020年在全网出圈的一则短视频《后浪》借助五四青年节的时间节点,选取青年群体热衷的进行发布,视频一出引得各大平台裂变式传播。借助热点、主流媒体的加持、新颖的故事表达迅速使得短视频出圈,也更引起青年群体对背后故事的深刻把握。

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必须要联合社会、学校、家庭参与共治,创新思政教育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主题,构筑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传播新格局,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王俏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