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五种风气” 锻造徐州干部鲜明特质
◎卢波
党员干部是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市委书记庄兆林近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大兴学习研究、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勇争一流“五种风气”,推动我市“十四五”强势开局。
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大兴“五种风气”,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激发干事创业的原动力,加强能力建设,锤炼过硬本领,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精心领会
“五种风气”的丰富内涵
从我们所处的形势和环境看,从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能力看,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看,大兴“五种风气”,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大兴“五种风气”涵盖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既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要求,又体现出对徐州党员干部的当下要求。
大兴学习研究之风。“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学习研究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实践难题的科学之道,是党员干部提升综合素质的固本之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要更加崇尚学习,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善于学习,才能善于进步。领导干部要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实践求真知、向群众谋良策,不断缩短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与新时代新要求之间的差距。要将学习研究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真本领。
大兴真抓实干之风。“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学习研究是谋事之基,真抓实干是成事之要。要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细化举措、强化担当,创造性抓好落地落实。要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谋划—部署—推进—跟踪—反馈—达效”的全链条工作闭环,特别是要加强全过程跟踪问效,深入了解部署的工作是否导向明确、推出的举措是否符合实际、安排的民生实事是否深入人心,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体现到人民满意上。
大兴攻坚克难之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前,徐州正处于各种风险和挑战叠加的承压期,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存在短板弱项,必须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扎实办好自己的事。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层出不穷的艰难险阻,以强烈的拚搏意识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不断匡正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境界,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兴改革创新之风。改革是攻坚克难的“金钥匙”,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原动力。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魄力。要充分发挥落实改革任务、加强改革探索的双重作用,在改革创新上积极探索、敢于突破,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手段、破解难题的法宝。要坚持创新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没有先例”的方面率先做出成功案例,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做得更好更快,在解决“共性问题”上积累先行经验,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徐州经验典型。
大兴勇争一流之风。一流的干部,一流的作风,才能干出一流的业绩。就徐州而言,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赛道上高点定位、争先进位,全面提升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抢占先机。要向强者看、优者学,把对标先进、跨越赶超作为不竭动力,不断提升创新实干的奋进态势,以一流作风、一流举措、一流业绩,肩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的现代化篇章。
精准把握
“五种风气”的内在逻辑
我们要深刻体会“五种风气”之间的内存逻辑关系,统筹好学习和思考、认知和行动、职责和使命、实践和提升之间的辩证关系,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全面学、日日行、事事毕。
把“五种风气”当成一种风尚。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领导干部而言,干事创业也存在境界之别。领导干部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变量和决定性因素。大兴“五种风气”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而应成为一种使命、一种追求。要深入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积极推进“比学赶超”,变“要我”为“我要”、变“被动”为“自觉”、变“机械”为“创新”,不断增强“五风”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努力形成不甘落后、奋勇向前的风尚,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把“五种风气”当成一种习惯。从思想意识上做到自觉主动、心甘情愿,把每项工作都往往深里做,实里走。市委、市政府定下来的事要雷厉风行、马上就办,不摆困难,不讲条件,让“不务虚功求实效、攻坚克难勇担当”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自觉追求。要在建立健全弘扬“五种风气”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促进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用严格的考核制度把干部“引”向本领学习、“领”向知识更新、“逼”向习惯养成、“导”向能力提升,推动事业发展。
把“五种风气”当成一种自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事业才能开新局拓新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面临着“欲渡黄河冰塞川”的困境。领导干部要把“五种风气”融入血液、铸成基因,始终保持开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把精力和思想放在发展上,敢于争第一创唯一,敢于脱颖而出,敢于走在前列,矢志不渝地提高行动能力,把发展理念变成现实图景。
精确锚定
“五种风气”的实现路径
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作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提升素质能力。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有发展上的突围。要打破路径依赖、突破思维惯性、克服固步自封,随时保持翻篇归零的心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观念大转变,以观念大转变推动作风大提升。要对标中央决策部署反复学,对标前沿知识广泛学,对标成功经验深入学,坚持不懈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工作思路,以解放思想提升本领、凝聚共识,使各项工作始终紧跟时代、把握规律、富于创造,切实增强追赶标杆、争先进位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提升能力、增强本领。产业、城市、生态、社会等各领域转型发展都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必须引导各级干部加强学习、深入研究、系统思考、科学谋划,切实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每一次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都是一次历练和成长、一次蜕变和升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强能力,补短板。要着力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引导各级干部集中精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思维、提高专业本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争先创优、试点示范等一线培养锻炼专业化干部队伍。
真抓实干、经受考验。古人云: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实干苦干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要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拼搏进取的浓厚氛围,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力戒空谈、力戒漂浮,狠抓压力传导和任务落实。唯其艰难方知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要克服畏难情绪,摒弃不愿干、不敢干的心理,以“想干”凝聚实干力量,以“敢干”展示实干气魄,以“会干”砥砺实干本领,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不断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复杂矛盾、严峻形势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一流业绩。
抓好“关键”,当好“头雁”。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作风正,基层群众的心气就顺,干事创业的氛围就浓。立足新发展阶段,要以更加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五种风气”融入干部血脉、扎根内心深处。
精诚锻造
“五种风气”的干部特质
要大力弘扬“五种风气”,传承“赶考”精神,保持“赶考”状态,拿出“赶考”行动,持续推动干部素质大提升作风大转变,锤炼形成“学习研究、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勇争一流”的徐州干部特质,铸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政治思想的清醒是信仰坚定的前提。要把感悟思想伟力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任务,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上有更高站位、更高自觉、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勇担抓落实的重任,提高抓落实的能力,以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进一步强化用人导向。“治国理政,关键在人。”选什么人、用什么人的问题具有根本的导向性。要严格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入口关,坚持用好的作风选干部,推动形成鼓励实干、激励苦干的鲜明导向。要以对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事业为上”原则,积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搭建事业平台,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真正把那些心思花在工作上、本事用在落实上的优秀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群贤毕至、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进一步营造干事氛围。要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在复杂的环境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紧迫感,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张快干,努力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城市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心齐气顺的干事环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上来,把大兴“五种风气”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自选动作”,筑牢完成重要目标任务的思想根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确保作风建设开创新气象,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为实现“十四五”强势开局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为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