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对透支童年的偶像养成坚决说“不”

2021-08-27  来源:  编辑:孟祥
2021-08-27  

一段时间以来,“饭圈”粉丝群体在网上互撕谩骂、应援打榜、造谣攻击等问题屡见不鲜,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6月15日,中央网信办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8月27日,中央网信办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在前期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出台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星经纪公司、严控未成年人参与、规范应援集资等十条措施,继续巩固和扩大专项行动成果。

导向如此明确的情况下,还是有人打着“偶像养成”的名号顶风而上,带领未成年人进入演艺圈。8月20日,一名为“天府少年团”的偶像组合在成都发布单曲宣布出道。该组合由7名男孩组成,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8岁,其中最小的7岁,最大的也只有11岁。消息一出,迅速在网上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质疑:“小学都没读完的孩子真的适合进入娱乐圈?”“为什么要把他们当成赚钱的工具?”更有网友戏谑调侃:“我们只想‘养成’,不想‘育儿’”。在一片质疑和争论声中,最终该组合所属公司发布声明将解散天府少年团,并认真妥善处理后续工作。

8岁进入娱乐圈,出道4天成团即解散,天府少年团虽然凉了,但事件背后有关偶像养成、偶像低龄化问题值得深思,也亟待解决。

年龄小、后劲足、发展空间大,越来越多的低龄偶像吸引着资本的关注。“低龄偶像”盛行,让很多人看到了“少年成名”的捷径,特别是“选秀造星”和网络直播的火热,更是让年轻人尝到了流量变现的甜头,有的甚至产生了“弃学从娱”的想法。各大节目制作方和经纪公司也在“偶像养成”的过程中赚得盆钵盂满,与此相伴随的则是更多无底线“造星”、利用偶像经济收割流量、无底线敛财的行为。

偶像养成低龄化的背后,折射出娱乐圈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出名要趁早”的错误价值观传递至社会,也必将误导更多尚不能明辨是非的青少年。所谓打造“童星”“童模”, 过早地将功利思维强加在了孩子身上,这种拔苗助长的短视行为,势必会造成孩子的畸形成长。过早地进入纷繁复杂的娱乐圈,一经“出道”就面临着更多的曝光,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塑造形象,甚至是人设。试想,这些被商业价值裹挟着前行的孩子,如何弥补本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大好时光?如何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又如何成长为德艺双馨的高质量偶像?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儿童的成长牵系着国家未来,偶像养成产业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代价。遏制偶像产业发展过分追求低龄化,需要多方协力。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监管和审核力度,拿出强硬的管理举措,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纪公司要承担起主体责任,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真正以培养德艺双馨的优质偶像为己任。家长们不可利欲熏心,将孩子作为家庭的“摇钱树”,守住为人父母的底线和责任。(徐梦婷)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