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直播时代的“流量病”,得治
在东京奥运会10米跳台上一跳成名之后,“天才跳水少女”全红婵一夜之间成了新晋“顶流”。连日来,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光投向全红婵,也涌向她的老家,一些心术不正之人也盯上了这股流量,开始了各种无下限的表演。
据媒体报道,全红婵夺冠后,大量网红以“打卡”之名将她的老家围得水泄不通,每天有几十上百人到这里拍视频、开直播,入夜后进村车辆依然络绎不绝。在全家不堪其扰关门后,有人斥其摆架子、耍大牌,有人趴到围墙上继续直播,甚至一边直播一边带货,还有人扬言要爬树把菠萝蜜摘走……不仅是全红婵的家人,周围村民也不堪其扰。为此,政府工作人员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护秩序,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入内,并且呼吁大家理性打卡。
全红婵火出圈后,这些扎堆涌向她家的网红主播们,无视其家人意愿、不顾其家人感受,蛮横自私、我行我素的行为毫无底线可言。在“流量至上”观念的影响下,他们以利益当先,以流量为重,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全红婵”这个关键词所能带来的流量,而非她本人有多优秀、她的家人有多不易。于是,哪怕下雨也要围观,哪怕半夜也要直播,生怕晚了就抢不到流量。
这种收割流量、没有底线的直播不是孤例。网红主播们如蝇附膻一般闻流量而动,已经成为直播时代的一种病。在“大衣哥”朱之文出名后,有人长期守在他家门口直播,甚至踹开他家大门;杭州许国利杀妻碎尸案发生后,有网红为满足粉丝猎奇心理去直播“凶宅”;今年7月郑州遭遇特大暴雨,一些网红主播将灾区当成秀场,为了直播占据救援队开辟出的生命通道,甚至偷走救生艇……各种丑陋“吃相”,再一次展现了流量世界的荒诞。
在“流量至上”的直播时代,任何社会热点都能引发巨大的流量漩涡,吸引来各路蹭流量、博关注的牛鬼蛇神。一场场贴身紧逼的直播不只是让人生厌,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些严重侵犯他人隐私,有些大量占用公共资源,甚至还有些挑战着社会的公序良俗、试探着法律的底线。
直播时代的“流量病”,得治。
网络直播平台的默许和不作为是导致低俗直播泛滥的重要原因,直播时代“流量病”的产生,平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平台,有义务恪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放任直播者不择手段博眼球、博关注、收割流量,这样靠“恶流量”续命的平台必然不可能长久,最终只会自食恶果,被流量反噬。平台要拿出决心,切实担负起把关责任,严格设置筛选审核的标准,让猎奇窥私的恶意营销得到管控。对于无底线蹭热度的直播行为,直播平台要切实治理,政府部门的监管也要及时跟上,对那些不顾公序良俗、践踏社会底线的网红主播施以惩治。平台做出改变、政府出手监管,“流量小丑”们渐渐就失去了表演舞台。
寻根究底,网红直播井喷的深层原因,在于它能够满足受众普遍的窥私欲。想要从根本上终结恶意炒作的直播,我们应当更加理智地看待这些热点事件,控制住自己的窥私欲和猎奇欲。关注奥运冠军,应该更多地将关注点聚焦在他们的体育技能、赛场风采和拼搏精神上,而不是刺探隐私、借机炒作、干扰当事人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不论追什么星,都应保持起码的尊重,保持文明和理性。
我们应当明白,在直播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是很“值钱”的。我们的每一次点击、关注和打赏,都会给直播者带来他们所垂涎的利益。当我们因全红婵一家被流量所扰而倍感气愤时,不妨从自己做起,在各色直播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旗帜鲜明地表达对低俗内容的鄙视。对窥探他人隐私、打扰他人生活的直播不给予眼神和关注,直播“恶流量”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其野蛮生长自然就能得到遏制。
当社会各方一起努力,自律加他律,就能避免苍蝇一样的“流量小丑”逐渐坐大,治好直播时代的“流量病”。